首页> 中文学位 >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6h】

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1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2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再出血的研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著作、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立医院西院神经内科、山东省交通医院神经内科、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所有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小时内入组。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发病当天及第3天检查头颅CT且出血量≥30mL患者154例,分为手术组74例和非手术组8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山东省立医院查体中心健康体检者60人。非手术组常规给予脱水、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手术组并经家属同意后在发病6~24h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采用CT定位,用定位卡尺测出血肿在头部的投影,选择血肿最大层面,确定穿刺点,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常规消毒局麻,选择合适长度的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测量颅骨厚度,以此在穿刺针上放置限位器,以电钻穿透颅骨,硬膜后去限位器,拔出钻头,插入针芯缓慢进针至血肿中心,拔出针芯,见有暗红色陈旧血液流出,盖帽,接引流管,用5ml注射器抽吸,抽吸时以无负压为宜,抽吸有阻力时即换针形血肿粉碎器,以生理盐水反复等量冲洗至冲洗液色清为止,最后用2万~4万U尿激酶注入,如无异常,夹闭4h后开放引流,冲洗2次/d。根据引流出血液量多少及复查CT情况决定是否拔针。原则上血肿清除75%以上拔管,一般3d,不超过5d,术后常规治疗同非手术组。所有患者在发病第1、3、7、14天各留取血液标本一次,健康人留取血液标本一次,取静脉血3ml,在4℃、2300r/min,离心10min,离心半径10cm,离心力145×10(×g),分离血清,吸取上清液,装EB管,置于-80℃冰箱保存待测。采血当天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脑出血体积用多田氏公式T=A×B×C×π/6计算,总的脑损伤体积(脑出血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也用上述公式计算,脑水肿体积=总的脑损伤体积-脑出血体积。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购自美国RB公司)说明书进行。
   结果:(1)脑出血各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GFAP水平比较脑出血各组患者发病第1、3、7、14天血清GFA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第7天达高峰。手术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非手术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清GFAP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经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脑出血患者第1、3、7、14天血清GFAP含量均与当天NDS评分成正相关。(3)血清GFAP水平与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的关系经相关分析显示,脑出血患者发病第1d、3d、7d、14d血清GFAP水平均与出血量及水肿体积成正相关,在第7天相关关系最为密切。
   结论v(1)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出血量成正相关,说明上述指标能反映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的损害程度。(2)血清GFA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脑出血后脑水肿大小的临床生化指标。(3)血清中GFAP水平均与脑出血患者病情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后判断病情的简单易行、廉价有效的血液指标。(4)微创术后血清GFAP含量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价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