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若干因素分析与研究
【6h】

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若干因素分析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第一章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比较分析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发展与应用

4.1.1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发展

4.1.2 国内外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应用分析

4.2 教练员因素对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影响

4.2.1 队伍结构组成层面

4.2.2 管理职能层面

4.2.3 业务水平层面

4.3 运动员因素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影响

4.3.1 体能层面

4.3.2 技能层面

4.3.3 战术能力层面

4.3.4 心理能力层面

4.3.5 运动智能层面

第五章 结论

5.1 技术类型方面

5.2 教练员方面

5.3 运动员方面

第六章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其强有力的推动下,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从现代三级跳远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改进等因素的变化发展,男子三级跳远运动作为我国田径的优势项目,曾一度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在80年代,山东省著名三级跳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田兆钟先生。1955年被选入国家队,1970年后任国家队教练,1955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4年、1965年全国三级跳远冠军和1960年、1964年全国跳远冠军。1964年以16.58米的成绩创三级跳远亚洲纪录,列为当年世界第二名,并在国际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但是近几届全运会和国内的大型田径赛事中,我国男子三级跳远却出现了尖子不尖,整体水平不高,后继乏人的困难局面。
   值得庆幸的是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中,我国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以17米59的成绩夺得冠军并超该项目亚洲纪录,一举将沉睡了28年之久的记录打破,这一成绩拿到2009年的柏林田径世锦赛上,仅次于金牌获得者英国选手埃杜的17.73米,排在当年世界最好成绩第六位。同时第二名浙江队朱书靖的17米41也超过了全国纪录,这无疑给发展缓慢的中国三级跳远运动注入了强有力的催化剂。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男子三级跳远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对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技术、教练员、运动员等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结论: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技术上,我国运动员不能够紧随科技的进步,运用新技术。教练员方面,队伍结构基本合理,但是缺乏高标准,复合型人才;部分教练员存在管理能力的缺陷;训练赛后对运动员的运动恢复手段利用存在片面性。运动员方面,速度一般,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明显;参加大型赛事较少,心理素质得不到较好的锻炼。
   2.建议:围绕动作技术的发展,针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技术水平低的现状,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将提高技术放在提高运动水平的核心位置,实现运动员技术个性化。不断完善教练员培养体系,抓好教练员的“再教育”,提高教练员的科研能力,提高教练员科学管理、科学训练综合业务水平。抓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加大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加强运动员运动理论知识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考虑“教体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运动员的智能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