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以山东大学2009届毕业生为例
【6h】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以山东大学2009届毕业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第一章 导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四、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关于社会网络研究的理论

(一) 格拉诺维特的“弱关系假设”

(二) 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

(三) 社会资本理论

二、 关于社会支持的内涵

(一) 概念界定

(二) 社会支持的主体和客体

(三) 社会支持的类型

三、 个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四、 社会支持与职业获得的关系研究

(一) 强弱关系与职业获得

(二) 社会资本与职业获得

五、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就业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 理论依据

二、 概念界定

(一) 社会支持网

(二) 就业社会支持网

(三) 社会支持类型

(四) 大学生就业

三、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式

(二) 调查对象

(三) 抽样方法

第四章 调查结果

一、 样本构成和就业状况

(一) 样本构成

(二) 求职状况

(三) 就业满意度

二、 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

(一) 就业形势及原因

(二) 就业困难和所需支持

三、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

(一)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类型的来源分析

(二)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主体的作用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探讨

一、 结论

(一)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二)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

二、 讨论

第六章 完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对策

一、 正式社会支持方面

(一) 政府

(二) 学校

(三) 用人单位

(四) 社团组织

二、 非正式社会支持方面

三、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模型探讨

参考文献

附: 山东大学本科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调查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更加有效合理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大学生就业,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理论和强弱关系假设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山东大学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考察了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各类支持以及各类支持类型的来源渠道,分析了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分别对大学生就业所发挥的作用,并对作用程度的大小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强弱关系假设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有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和对策,尝试建立了理想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