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下钱庄犯罪的治理对策研究--以威海为例
【6h】

地下钱庄犯罪的治理对策研究--以威海为例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言

一、“地下钱庄”的涵义及“地下钱庄犯罪”的界定

(一)地下钱庄的兴起和涵义

(二)“地下钱庄犯罪”的界定

二、地下钱庄犯罪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危害

(一)地下钱庄犯罪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地下钱庄犯罪的特点

(三)地下钱庄犯罪的危害

三、地下钱庄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文化原因

(二)社会原因

(三)市场体制原因

(四)个体原因

四、打击地下钱庄犯罪面临的法律困境

(一)科技和金融创新凸显法律的滞后和不足

(二)洗钱犯罪主观要件的设置阻碍对该类型犯罪的查处

(三)罪名证据规格与取证难之间存在矛盾

(四)打击跨境钱庄的国际立法合作实践操作性不强

五、打击地下钱庄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金融机构在打击地下钱庄犯罪的主力军作用

(二)开辟多种投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放宽外汇管制

(四)加强打击“地下钱庄”犯罪的国际合作

(五)完善相关立法,加快制度建设

(六)加大宣传,提高公民风险防范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伴随我国民营经济规模的壮大,地下钱庄之类的非法民间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对地下钱庄连续不断的打击,但往往是每次打击之后,更大规模的地下钱庄又会发现,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经营业务越来越多样,手段不断翻新,在这个意义上,打击地下钱庄犹如与市场需求掰手腕,是一场要持续很长时间的消耗战。
   2001年以来,笔者因工作关系亲身参与办理多起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地下钱庄”案件,并籍此搜集、查阅了省内外近年来关于洗钱和打击地下钱庄方面的各类文献、资料,进行认真研究,着眼于全国的地下钱庄犯罪的大背景,立足于我们威海等沿海城市,通过对地下钱庄犯罪的产生的原因背景、表现形式、危害、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希望所提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能为相关部门开展打击地下钱庄等反沈钱工作提供参考。全文共分导论和主体两部分,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一、相关语词、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的交代。通过对我国1979年《刑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此类犯罪法律规定的不断变化的梳理,对研究的关键词“地下钱庄”、“地下钱庄犯罪”进行界定,以同时说明论文的研究范围;此外,对研究方法进行交代,即选取威海地区的地下钱庄犯罪的相关案例、材料,进行实证研究。
   二、地下钱庄犯罪的特点、表现形式和危害。以威海为例,扩及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对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地下钱庄”、“地下钱庄犯罪”的特点进行归纳,对其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揭示其危害,阐明开展打击地下钱庄犯罪的必要性和和紧迫性。
   三、地下钱庄犯罪产生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学者对地下钱庄犯罪原因、罪因结构的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威海当地实际情况,对威海地区钱庄犯罪的表象原因进行论述。历史文化原因中,着重分析了威海的特殊地理位置等原因;社会原因中,重点分析了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市场体制原因则对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缺陷和相关金融政策的扭曲进行论述,分析上述现象引申出来的深层次的原因;个体原因则分析了经济利益驱动对钱庄经营、组织者、参与者的推动作用。
   四、打击地下钱庄犯罪面临的法律困境。结合威海等地侦办的典型案例,针对科技和金融创新给反洗钱工作带来挑战、我国洗钱犯罪的主观要件设置、钱庄犯罪证据规格与取证难之间存在矛盾等方面,发现现有法律的不足,为完善立法提出切入点。
   五、打击地下钱庄犯罪对策。针对地下钱庄犯罪的防控,既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打击地下钱庄工作长效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打击地下钱庄的主观能动性;从社会角度,主张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开辟多种投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放宽外汇管制,进行资金价格决定于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此外,建议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打击“地下钱庄”犯罪的国际合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