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中外报纸关于2011年中国动车事故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6h】

对中外报纸关于2011年中国动车事故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ont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Studies on CDA

1.1.1 Studies on CDA Abroad

1.1.2 Studies on CDA at Home

1.2 Disaster News and News Value

1.2.1 Definition of Disaster News

1.2.2 Features of Disaster News

1.2.3 Functions of Disaster News

1.2.4 News Value

1.3 Studies of Disaster News Reports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2.2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2.2.1 The Ideational Function

2.2.2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2.3 The Textual Function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Background of the News Reports

3.2 Data Selection

3.3 Research Procedures

3.4 The Analytical Tools

3.4.1 Transitivity

3.4.2 Lexical Classification

3.4.3 Modality

3.4.4 News Source

3.4.5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Description

4.1.1 Transitivity

4.1.2 Lexical Ciassification

4.1.3 Modality

4.2 Interpretation

4.2.1 New Source

4.2.2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4.3 Explanation

4.4 Summary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Sources of the Twenty News Samples

Acknowledgements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兴的语篇分析方法。CDA旨在通过分析语篇表面的语言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特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来揭露语篇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CDA自诞生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语篇的分析,特别是对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的分析。但很少有学者利用CDA对灾难性新闻尤其是对交通事故报道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中美英主流媒体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动车追尾事故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式为框架,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工具对比分析《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对该事故的报道,进而发掘这四家报纸报道的异同以及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本文分别从这四家报纸各选取5篇报道,从三个层面对这20篇报道的语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描述阶段以韩礼德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为依托,从及物性选择、词汇分类和情态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四家报纸对该事故报道的语言特征;阐释阶段,从互文性的消息来源和引语两个方面分析了文本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解释阶段,作者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三个方面探索了造成描述阶段和阐释阶段所出现的不同的原因,从而揭露了西方媒体在报道该事故时隐含于语篇中的意识形态。
   经过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四家报纸对该交通事故的报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并没有客观公正地报道该事故,而是通过夸张和歪曲事实来扭曲中国的正面积极形象;《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通过呈现事实给读者塑造了一个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这些不同也证明了交通事故的报道并不是传统上人们想象的那样客观公正,它同样可以成为西方媒体渗透其意识形态的载体,进而实现其对读者意识形态的控制。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对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补充,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三维模式框架和系统功能语法可以有效地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事实。最重要的是它启示语言教师和教材专家在教学和编写教材时要注重对学生批评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批评性语言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