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寻求跨文化的秘响旁通——叶维廉“文化模子”理论研究
【6h】

寻求跨文化的秘响旁通——叶维廉“文化模子”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文化模子”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 文化的郁结

第二节 道家美学的理论支撑

第三节 西方文化研究的影响

第二章 “文化模子”理论的重要概念

第一节 “文化模子”

第二节 五据点

第三节 互照互识

第三章 “文化模子’’理论的影响

第一节 “文化模子”理论与中国学派

第二节 “文化模子”理论与多元文学传统的对话

第四章 “文化模子”理论发展的维度

第一节 狭义的诗学观

第二节 被忽略的文化成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叶维廉在《东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应用》中第一次提出“文化模子”概念,主张从互照互识的角度看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基本差异性,以此审视受此影响而形成的东西方文论,发掘差异背后所隐藏的共同的文学规律。叶维廉的学术研究将道家美学的语言策略与逻辑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理论建构之中,并融合西方文化研究理论平等对待异质文化的观点,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随着“文化模子”理论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古典文论在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影响不断加深,东西方诗学之间的不平等交流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中西方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本文一方面对叶维廉的“文化模子”理论提出的背景、核心的概念、产生的影响做了综合性的梳理和系统性的分析;另一方面在肯定叶维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该理论仍然存在的缺陷,并通过自己的论述指出其可以拓展的新维度,以期探寻这一比较文学方法论发展的可能性。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叶维廉的“文化模子”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第一部分梳理“文化模子”理论生成的背景,从叶维廉自身文化的郁结、道家美学的支撑和西方文论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理论存在的基础。第二部分介绍“文化模子”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包括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角度剖析“文化模子”概念的建构;从美学基点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分析“五据点”的内涵与;以及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互照互识”观点的比较文学学科意义。第三部分主要从该理论对“中国学派”设想的影响和对多元文化下东西方文论平等交流的贡献两个方面,论述“文化模子”理论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则重在分析“文化模子”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可以发展的新方向,提出它所存在的狭义诗学观问题和忽略中国传统中非道家文化的问题。随便叶维廉的“文化模子”理论仍有不足之处,但这些缺点仅仅存在于理论实际应用时的内容方面,而非在本身建构层面存在逻辑上或美学上的偏误,因此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一种新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并从侧面反应了该理论尚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叶维廉辗转国内外的求学经历为他直接地接触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提供了条件,为其积累厚实的东西方文化学识创造了机会,这些双重文化的积淀使他的“文化模子”理论从诞生之初便展现出了独特的学术魅力和顽强的理论生命力。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整体性的分析论述和建设性的理论思考,挖掘“文化模子”理论的内在逻辑和科学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争取为该理论在新阶段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