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6h】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一)、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及其编码的X蛋白HBx

(二)、乙肝病毒X蛋白HBx的功能及其致癌作用

(三)、HBx蛋白与细胞凋亡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试剂

(三)实验主要仪器

(四)实验主要材料

(五)实验方法步骤

(六)、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七)、肝脏病理学报告结果均按照knodell标准

(八)、HBVDNA量的测定

(九)、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与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背景/目的]:
   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慢性感染导致的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和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HBV有4个开放性读码框架即S、C、P和X,其最小的X读码框架编码的X蛋白(HBx)即X抗原(HBxAg)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HBxAg具有反式作用,其通过与宿主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病毒的转录与复制、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等。研究证实,HBxAg在细胞凋亡方面具有双向调控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死亡受体介导的途径,典型的死亡受体途径即Fas/Fas-L死亡受体途径。有关HCC患者HBxAg与Fas及Fas-L的关系已有报道。但在HBV慢性感染、LC及HCC患者中,HBxAg与Fas、Fas-L的关系的对比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HBxAg在疾病进展及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我们对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BxAg与典型死亡受体途径细胞凋亡蛋白进行了对比研究和探讨。
   [方法]:
   收集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和山东省省立医院78例HBV相关肝病患者肝脏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及临床资料,其中包括HBV慢性感染者38例、乙肝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患者20例、HCC患者20例。38例HBV慢性感染者中包括14例临床上诊断的携带者及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这14例携带者病理学报告显示均存在轻度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轻度慢性肝炎难以鉴别,故本文中统称为HBV慢性感染者。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按照Knodell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组患者肝组织中HBxAg及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实验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应用x2分割法,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
   [结果]:
   1.HBxAg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肝细胞外组织未见明显着色。3组患者肝组织中HBxAg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1%、60.0%和65.0%,3组间阳性率(x2=0.754,P=0.686)及表达强度(x2=3.070,P=0.21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Fas在汇管区、肝细胞及癌旁组织中的淋巴和单核细胞中均有表达。Fas在3组患者肝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9%、20.0%和5.0%,阳性率(x2=4.667,P=0.101)及表达强度(x2=4.000,P=0.135)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肝内淋巴细胞中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4%、60.0%和90.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4.861,P=0.088)。但表达强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7.442,P=0.00016),其中,HCC患者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HBV慢性感染(Z=-4.360,P=0.00001)。
   3.Fas-L在3组患者肝内淋巴细胞中均未见明显的表达,3组患者肝细胞中Fas-L的阳性率分别为36.8%、45.0%和60.0%,组间Fas-L的阳性率(x2=2.988,P=0.225)及表达强度(x2=4.343,P=0.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在LC的重症炎症区域及部分HCC患者中可见HBxAg与Fas-L在同一区域大量表达。
   5.在HBV慢性感染及LC患者中,HBxAg与Fas(r=0.304,P=0.02)及与Fas-L(r=0.368,P=0.004)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Fas与Fas-L的表达也存在相关性(r=0.448,P=0.0004)。HBxAg与炎症分级(r=0.109,P=0.415)或纤维化分期(r=-0.015,P=0.908)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6.38例HBV慢性感染、20例LC和10例HBV相关性HCC患者(另10例缺少血清HBVDNA定量检查结果)血清HBVDNA定量值取对数,并分为3组:<3log,3~6log及≥6log。结果显示HBxAg的表达量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升高,三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106,P=0.0002)。≥6log组HBxAg阳性率与<3log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6.800,P<0.05),与3~6lo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112,P>0.05)。3~6log组与<3log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930,P<0.05)。
   7.HBxAg与性别、年龄及e抗原状态均无相关性(x2值分别为1.973、0.707和2.649,P均>0.05)。而在转氨酶水平>40U/L组中,HBxAg表达的阳性率高于转氨酶水平≤40U/L组(x2=7.736,P<0.01)。
   [结论]:
   1.HBxAg在HBV感染各期均起重要作用,早期主要上调肝细胞Fas表达诱导肝细胞凋亡,使肝脏炎症坏死加重;后期主要上调肝细胞Fas-L表达诱导免疫逃避。
   2.HBxAg和高病毒载量在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发展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