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析事后抢动罪
【6h】

浅析事后抢动罪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关于事后抢劫罪的前提条件

1.1 基本案情

1.2 审判结论

1.3 案情法理分析

2.关于事后抢劫罪的主体条件

2.1 基本案情

2.2 审判结论

2.3 案情法理分析

3.关于事后抢劫罪的时空条件

3.1 基本案情

3.2 审判结论

3.3 案情法理分析

4.关于事后抢劫罪的行为条件

4.1 基本案情

4.2 审判结论

4.3 案情法理分析

5.关于事后抢劫罪的主观条件

5.1 基本案情

5.2 审判结论

5.3 案情法理分析

6.关于事后抢劫罪既未遂的认定

6.1 基本案情

6.2 审判结论

6.3 案情法理分析

7.关于事后抢劫罪共犯的认定

7.1 基本案情

7.2 审判结论

7.3 案情法理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抢劫罪是一种性质严重的暴力性犯罪,而事后抢劫罪相对于普通抢劫罪更具有复杂性。由于我国立法对其规定过于笼统性、原则性,缺乏灵活性,故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例如事后抢劫罪的前提条件、主体条件、时空条件、行为条件等问题。本文借助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通过案例一,分析事后抢劫罪的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的故意,同时在客观上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即可;通过案例二,对事后抢劫罪的主体条件分析即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是否能够纳入事后抢劫罪的主体范围,按照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该年龄阶段的人对此罪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该规定与刑法的相关规定相互矛盾,有待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通过案例三,对事后抢劫罪的时空条件即“当场”认定的分析,“当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体,在判断暴力或者威胁行为是否具有“当场性”时,应该综合考虑先前行为与后续的行为在时间、场所上的连接性、事实上的关联性等其他因素;通过案例四,是对事后抢劫罪的行为条件的分析,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该达到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且对上述行为要从严把握;通过案例五,分析事后抢劫罪的主观条件,行为人实施后行为暴力、威胁,主观上需有“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目的,反之则可能构成其他犯罪;通过案例六,对事后抢劫罪既未遂的分析,因为该罪与普通抢劫罪罪质、保护的法益均相同,故认定标准需与普通抢劫罪一样,也就是劫取财物或造成轻伤以上后果则为既遂;通过案例七,对事后抢劫罪的共同犯罪的分析,由于事后抢劫罪由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和后行为暴力、威胁构成,故在认定共同犯罪问题上会遇到诸多问题,该部分立足于我国刑法通说理论和国外的共犯理论,将事后抢劫罪又分为三个部分论述,以期许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