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p53蛋白、嗜铬蛋白A(CgA)在不同中间层细胞比例的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6h】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p53蛋白、嗜铬蛋白A(CgA)在不同中间层细胞比例的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前列腺癌中间层细胞比例差异的免疫组化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 结果

第二部分 前列腺癌中间层细胞比例的差异的临床意义

前言

一 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 结论

第三部分 IGF-1、p53蛋白、CgA在不同中间层细胞比例的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前言

一.材料

二.方法

三 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嗜铬粒蛋白A以及P53与前列腺癌研究的新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The progres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 prostate cancer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XPRESSION OF IGF-1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S CONTAINING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INTERMEDIATE EPITHELIAL CELLS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已成为目前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欧美国家老年男性中,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而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及发生、发展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的学说主要有激素学说、生长因子与基质-上皮学说、肿瘤抑制基因及癌基因学说、雄激素受体突变学说、DNA甲基化等。有研究证明前列腺癌中间层上皮细胞比例差异与前列腺癌的进展相关,进一步了解中间层细胞生理特征及其机理对于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进展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在其中寻找到前列腺癌诊疗的新的热点。近年研究中前列腺肿瘤相关因子包括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p53蛋白以及以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为主要标志物的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成为热点,这些前列腺肿瘤相关因子是否影响中间层上皮细胞比例不同的前列腺癌的进展和预后等尚未见报道。 目的: 本研究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将前列腺癌患者划分为以腔面层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consisting mainly of luminal epithelial cell,CaP-LUM)以及以中间层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consistingmainly of intermediate epithelial cell,CaP-INT)2组并总结临床资料、病人随访资料,同时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GF-1、p53蛋白、CgA蛋白在中间层细胞比例不同的2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前列腺癌中间层上皮细胞比例差异、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可能相关机制。 方法: 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以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病人和家属签字同意后,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以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前列腺癌组织标本71例,其中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标本9例,前列腺穿刺标本51例、前列腺电切标本11例,患者年龄62~88岁,中位年龄74岁。此外收集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标本10例(标本取自章丘市人民医院开放手术切除标本)。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全部标本均经病理确诊,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治疗、化疗或放疗。组织经10%甲醛溶液同定,石蜡包埋后每个病例做连续6张切片,其中一张切片行HE染色,另外五张切片分别行CK5、CK8、IGF-1、p53蛋白以及CgA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以CK5、CK8染色结果计算前列腺癌中间层细胞比例的差异,并将前列腺癌划分为中间层上皮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CaP-INT)31例和以腔面层上皮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CaP-LUM)40例,分别比较这两类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Gleason评分、血清t-PSA水平、临床分期、IGF-1、p53以及CgA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同时对于预期寿命≤10年、身体状况不耐受根治性手术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ximal androgen blockade,MAB)内分泌治疗的CaP-INT组29例和CaP-LUM组33例进行长期随访病根据随访资料比较2组前列腺癌患者24个月之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转化率、无进展稳定期以及随访期内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1.根据中间层细胞比例不同将前列腺癌患者划分为CaP-LUM组和CaP-INT组,前列腺增生对照组中间层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aP-LUM组(8.07±7.04%比34.83±9.61%,P<0.001),CaP-LUM组中间层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aP-INT组(34.83±9.61%比76.83±9.79%,P<0.001)。中间层细胞比例不同的CaP-INT组和CaP-LUM组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血清tPSA、前列腺体积、Gleason评分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P-INT组患者的临床分期明显高于CaP-LUM组(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5%、41.9%、51.6%比25%、50%、25%,趋势检验P=0.023);CaP-INT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的发生率(48.4%,15/31)高于CaP-LUM组肿瘤转移发生率(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2.统计24个月后行内分泌治疗的两类前列腺癌进展为CRPC的比率,CaP-INT组进展率41.4%(12/29)明显高于CaP-LUM组的18.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而在CaP-INT组中进展至CRPC的中位时间亦即无进展稳定期(11.5个月)明显短于CaP-LUM组(1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随访期内,2组前列腺癌患者均有部分病例因前列腺癌多发转移导致死亡,但病死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蛋白主要表达在上皮细胞细胞核,呈棕黄色;前列腺增生组10例标本未见p53表达(0,0/10),而前列腺癌组表达阳性率为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另外,在CaP-INT组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48.4%,15/31)明显高于CaP-LUM组(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5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 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1在前列腺间质以及上皮中均有表达,在上皮细胞染色阳性表现为胞浆和(或)胞膜呈棕褐色或棕黄色;前列腺癌组IGF-1阳性表达率(71%,51/71)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10%,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列腺癌组中CaP-INT组中表达(83.87%,26/31)明显高于CaP-LUM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IGF-1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肿瘤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 5.CgA蛋白阳性表达细胞主要呈灶状分布,阳性表达为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前列腺增生组CgA阳性率仅为20%(2/10),显著低于CaP组(56.3%,P=0.043); CaP-LUM组CgA阳性率为45%(18/40),显著低于CaP-INT组中CgA阳性率71%(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g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肿瘤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 结论: 1、前列腺癌组织中中间层细胞增多与肿瘤侵袭性增加、肿瘤转移性增强有关,中间层上皮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CaP-INT)肿瘤进展至CRPC几率较以腔面层上皮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CaP-LUM)大,预后差。 2、前列腺癌p53基因突变导致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中间层上皮增多原因之一;而前列腺癌中间层上皮细胞中p53、IGF-1、CgA的高表达又可能是其导致前列腺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