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比喻性量词研究
【6h】

汉语比喻性量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选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名量词修辞研究回顾

1.2.2 比喻性量词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完善了量词本体研究

1.3.2 丰富了汉语修辞研究

1.3.3 促进了跨文化交际语言理论建设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2章 汉语比喻性量词的分类

2.1 显性喻量词

2.1.1 显性喻量词的界定

2.1.2 显性喻量词个案分析

2.1.3 显性喻量词的来源

2.2 隐性喻量词

2.2.1 隐性喻量词的界定

2.2.2 隐性喻量词个案分析

2.2.3 隐性喻量词的来源

第3章 汉语比喻性量词的特点

3.1 数量上的开放性

3.2 产生上的主观性

3.3 使用上的临时性

3.4 功能上的修辞性

第4章 汉语比喻性量词的产生原因

4.1 历史继承性

4.2 量词的理据性

4.3 量词对名词具有语义反制约的作用

4.4 文学语言的创作需求

4.5 个人表达的主观诉求

4.6 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表达要求

第5章 汉语比喻性量词的工作机制

5.1 喻量词运作的前提——量名之间的语义冲突

5.2 喻量词运作的基础——量名之间的语义相似

5.2.1 物理相似性——显性喻量词“借量显形”

5.2.2 心理相似性——隐性喻量词“借量显情”

5.3 喻量词运作的方式——量名之间的语义映射

5.3.1 显性喻量词的映射机制

5.3.2 隐性喻量词的映射机制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量词是汉语11大词类中最后划类、命名的词类,现已成为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计量。但是当我们阅读一些以诗歌散文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量词除了能够计量之外,还具有丰富的修辞语用功能。本文立足汉语量词的比喻功能,明确了比喻性量词的内涵和分类标准,并通过修辞学和认知隐喻学相关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工作机制进行了动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选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主要明确了比喻性量词的内涵和分类标准,将其分为显性喻量词和隐性喻量词两种。探讨了比喻性量词的来源,认为显性喻量词是临时借用名词而来,隐性喻量词是临时借用专用量词而来。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比喻性量词的四个显著特点,分别是数量上的开放性、产生上的主观性、使用上的临时性和功能上的修辞性。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比喻性量词的产生原因。经研究笔者认为,历史的继承性、量词的理据性和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反制约作用为比喻性量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而文学语言的创作需求、个人表达的主观诉求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表达要求则为比喻性量词的出现提供了动力。
  第五章主要运用认知隐喻学的相关理论对比喻性量词的工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量名之间的语义冲突是比喻性量词得以运作的前提,语义相似是运作的基础,语义映射是运作的方式。比喻性量词的工作机制实质上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量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完成两者之间的语义映射,最终化解量名之间语义冲突的一个动态过程。
  第六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