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宫内膜癌抑癌基因甲基化及UHRF1复合体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
【6h】

子宫内膜癌抑癌基因甲基化及UHRF1复合体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1 表观遗传学概述

2 表观遗传学改变治疗药物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诊断寻找新的甲基化标志物,并进一步探索EC关键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研究方法:(1)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155例子宫内膜标本(正常内膜27例,单纯性增生22例,复杂性增生29例,不典型增生18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59例)6个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TSGs)(CDH13,SHP1,HIN1,DKK3,CTNNA1和PCDH8)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2)单独或联合应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和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处理子宫内膜样腺癌Ishikawa和Kle细胞株,实验分为四组(未处理组,5-Aza-CdR组,TSA组和5-Aza-CdR+TSA组)。运用MSP和实时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quantitative PCR,qRT-PCR)等实验方法分别检测2个细胞株各组中CDH13和SH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以及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运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检测两个细胞株的各组中UHRF1蛋白是否能够共沉淀PRMT5蛋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1)在EC中,CDH13和SHP1启动子区存在着较高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1.36%和86.44%),而其他四个抑癌基因(HIN1,DKK3,CTNNA1和PCDH8)的甲基化率则较低(分别为8.47%,15.25%,20.34%和16.95%)。CDH13不仅在EC中的甲基化率较高,在复杂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中同样出现了较高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1.72%和50.00%),且其甲基化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肿瘤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p<0.05)。SHP1仅在EC中存在较高的甲基化率,且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2)在Ishikawa和Kle细胞株中:未处理组CDH13和SHP1启动子区处于完全甲基化状态;5-Aza-CdR或TSA单独处理后CDH13和SHP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被部分逆转,同时RNA的表达量增加(p<0.01);5-Aza-CdR和TSA联合处理组CDH13和SHP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被完全逆转,且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3)未处理组、5-Aza-CdR或TSA单独或联合处理组,UHRF1蛋白均能共沉淀PRMT5蛋白,与未处理组相比两者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
  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两个细胞株中,CDH13和SHP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CDH13的甲基化在EC的早期阶段(包括复杂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既已发生。UHRF1可以通过与PRMT5形成复合体来调控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