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6h】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词汇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18β-甘草次酸简介

1.2 18β-甘草次酸生物活性

1.2.1 18β-甘草次酸的抗肿瘤作用

1.2.2 18β-甘草次酸的抗炎作用

1.2.3 18β-甘草次酸的抗病毒作用

1.2.4 18β-甘草次酸的抗溃疡作用

1.2.5 18β-甘草次酸的抗氧化作用

1.2.6 18β-甘草次酸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2.7 18β-甘草次酸的保肝作用

1.3 18β-甘草次酸研究进展

1.4 18β-甘草次酸发展前景

1.5 课题的立题依据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1.3 试剂的预处理

2.2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

2.2.1 阿魏酸衍生物、4-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的合成

2.2.2 异阿魏酸衍生物、3-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的合成

2.2.3 肉桂酸衍生物衍生化18β-甘草次酸的合成

2.2.4 N-Boc-L-蛋氨酸、N-Boc-L-硒代蛋氨酸的合成

2.2.5 肉桂酸衍生物衍生化18β-甘草次酸与Boc-氨基酸(N-Boc-L-蛋氨酸、N-Boc-L-硒代蛋氨酸)偶联物的合成

2.2.6 肉桂酸衍生物衍生化18β-甘草次酸与氨基酸(L-蛋氨酸、L-硒代蛋氨酸)偶联物的合成

2.3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表征

2.3.1 目标化合物1~8的表征

2.3.2 目标化合物9~24的表征

2.3.3 目标化合物25~40的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器材

3.2 细胞的培养

3.3 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

3.4 结果与讨论

3.5 总结与展望

3.5.1 总结

3.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恶性肿瘤(又称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多年来医药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癌症治疗的相关研究,尝试发现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以具有一定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改造,也是一种获得高抗癌活性药物的有效方法。
  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属于五环三萜类天然活性化合物,存在于甘草根茎中,同时甘草所含有的甘草酸在体内代谢会产生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因其所具有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溃疡、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过敏、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加之我国甘草资源丰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非常广阔的药用开发前景。
  为了得到高抗癌活性药物以用于癌症治疗,本文以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18β-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0-羧基和C3-羟基进行了一定的结构修饰,并对得到的衍生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以得到高效、低毒、稳定的创新药物目标分子和新的先导化合物。同时讨论构效关系,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18β-甘草次酸进行简介,介绍了18β-甘草次酸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同时介绍了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设计了一系列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通过对18β-甘草次酸的30号位羧基和3号位羟基进行修饰,即先在30号位引入8种羟基肉桂酸衍生物,随后在3号位引入Boc保护的蛋氨酸、硒代蛋氨酸,再脱去Boc保护后得到盐酸盐形式的衍生物。整个实验过程得到40种新的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并对这40种衍生物进行相应表征。
  第三部分对所设计、合成的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即采用MTT法测出化合物对于乳腺癌MCF-7、MBA-MD-231细胞株的IC50值,进而对比其抗肿瘤活性、讨论构效关系。同时对整个研究工作做出了总结并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