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政治语境中的“以人为本”概念探析
【6h】

中国政治语境中的“以人为本”概念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以人为本”的概念研究

1.2.2 “以人为本”概念研究评析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追根求源:以人为本的“本”和“人”

2.1 何谓“本”

2.1.1 “本”之概念的哲学分歧

2.1.2 价值论层面中的“本”之概念

2.2 何谓“人”

2.2.1 “劳动”的人

2.2.2 “社会”的人

2.2.3 “历史”的人

2.2.4 “个体”的人

第三章 酌水知源:“以谁为本”——从“以君为本”到“以人为本”

3.1 中国传统“以君为本”的实质及其潜藏的民本思想

3.1.1 “以君为本”的实质

3.1.2 “以君为本”中潜藏的民本思想

3.2 “以君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历史转变

3.2.1 “君下民”到“人民”的历史切换

3.2.2 “人民”向“人”的回归

第四章 源清流清:“以何为本”——以“基本权利”为本

4.1 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权利”为本

4.1.1 “需要”、“利益”及“权利”的范畴

4.1.2 为何以“权利”为本——基于对关系、历史及中国国情的三重思考

4.1.3 “权利”在中国的历史嬗变:生存权——公民权——人类权

4.2 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本

4.2.1 “基本权利”的范畴

4.2.2 中国“基本权利”的特点

第五章 杜弊清源:建国以来我国基本权利保障的历史性成就及实践反思

5.1 建国六十余年来我国基本权利保障的历史性成就

5.1.1 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保障

5.1.2 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实现

5.1.3 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广泛拓展

5.1.4 妇女、老年人、儿童等特定群体权利得到切实保护

5.2 关于当代中国基本权利保障的实践反思

5.2.1 我国基本权利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2.2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基本权利建设的多方位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政治语境中的‘以人为本’概念探析”目的是,在马克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沿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根本上回答“何谓‘本’和‘人’”、“以谁为本”以及“以何为本”三个理论问题。破解“以人为本”,也即“如何对待人”这个价值论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理顺“人是什么”这个本体论问题。本文从“类属性”和“民族属性”两个层面对“人”进行解构,体现了人之内涵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围绕“权力”和“权利”两条主线,层层拆解作为中国政治语境中的“人”,其范畴之演变、价值之根本,实现了“以人为本”由理想到现实的回归,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何谓‘本’和‘人’”。从价值论层面考量“本”之内涵,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价值观念层面,本者“根本”也;价值追求层面,本者“目的”也;价值实现层面,本者“主体”也。回答“何谓人”,主要以马克思人学理论为逻辑起点,着重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深刻挖掘“人”的本质:人是“劳动”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个体”的人。
  “以谁为本”。“以谁为本”是对本之载体的追问。从传统社会到当代中国,“人”的内涵主要经历了“君下民——人民——人”的历史转变,“以人为本”也实现了从“以君为本”到“以人民为本”、从“以人民为本”到“以人为本”的两大历史跨越。当今中国,既要以“人民”这个群体为本,又要以构成人民群体的“每个人”为本。
  “以何为本”。“以何为本”主要回答了“以人的什么为本”这一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本部分着重论述了要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本,其可从三个关键词来解读:一是“权利”和“基本权利”。“权利”是合法化的需要,“基本权利”是由宪法予以保障的“绝大多数人”的合法需要;二是权利的“变迁逻辑”和“特点”。不同于西方,中国的“权利”主要历经了“生存权——公民权——人类权”的历史变迁,并呈现出主体的普遍化、内涵的包容性、集体视域下的权利观和主权高于一切等特点;三是权利保障的“历史成就”及“发展反思”。建国以来,我们看到了中国权利建设的辉煌画卷,但日益凸显出的矛盾也值得我们深思:加强对权利建设的物质保障、生态保障、政策保障,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路径。
  “以人为本”即,国家及构成“人民”群体的每个人,以维护正逐步向“人”过渡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作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绝大多数”为主体,以“权利保障”为核心,以“公平正义”为重点,以“国际对话”为导向,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理论体系及保障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