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研究
【6h】

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概述

(一)颜真卿书法艺术相关研究

(二)“尚法”书风研究

(三)“尚意”书风研究

(四)颜真卿行草书及其“尚意”书风研究

三、“尚意”的概念界定

第一章 颜真卿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生平

一、唐朝的书法环境

(一)书法教育与科举制度

(二)唐太宗与“二王”书风的兴盛

(三)书法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二、“尚法”书风笼罩下的唐朝书坛

三、颜真卿的艺术生平

(一)出仕之前(709-734)

(二)出仕之后(734-785)

第二章 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成因

一、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

二、审美取向和书风的演变

三、转益多师,博观约取

四、情随事迁,推陈出新

第三章 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辨析——以“三稿”和《刘中使帖》为例

一、鲁公“三稿”和《刘中使帖》概述

(一)《祭侄文稿》

(二)《祭伯父稿》

(三)《争坐位帖》

(四)《刘中使帖》

二、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分析

(一)点画

(二)笔法

(三)字法

(四)墨法

(五)章法

第四章 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的影响

一、对晚唐及五代书家的影响

二、对宋代书家的影响

三、对明清书家的影响

结语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唐朝书学大兴,涌现了诸多著名书家,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书法作品。颜真卿在书法艺术的实践和传承中,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笔者在本科阶段对于书法临摹创作的学习中,对颜书关注颇多,尝以颜楷为母本,以篆籀笔意作榜书,觉心手双畅。然今视之,馆阁气颇重,过分拘泥于唐法,有失于天真烂漫。这让我不禁产生了思考:一、仅依据朝代的更迭对书法风格进行“断代”是否准确?二颜真卿到底是不是亦步亦趋地追随着我们所熟知的唐代“尚法”书风?三、仅“尚法”二字是否能够完整地概括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四、颜真卿超脱于时代书风的创新有没有得到应有的正名?
  刘熙载《书概》中有云:“东坡诗有‘颜公变法出新意’之句,其实变法得古意也。”有鉴于此,本论文将试图从颜真卿的人生经历、师法承传、变法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几方面,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考证和对书迹碑刻的比较分析,探究颜真卿在唐代“欧、虞、褚、薛”四家引领的“尚法”书风的笼罩下,与古为新,进而在其行草书创作中,展现出的“尚意”风格。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唐代的书法环境、“尚法”书风笼罩下的唐朝书坛以及颜真卿的艺术生平。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其“尚意”行草书风的成因,笔者从文化环境、书学理论、师承家学及其主观创新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以颜鲁公“三稿”和《刘中使帖》为例,对颜真卿“尚意”行草书风加以辨析,并从点画、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几个方面对其书法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第四部分阐述颜真卿的“尚意”行草书风对后世的影响,从后世书家的作品中分析出他们对颜体行草书的继承及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希望对颜真卿及他的书法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努力研习传统艺术,从而“以学带术”,不断完善自己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