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东汉新词语研究
【6h】

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东汉新词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例说明

第一章 东汉新词语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东汉新词语的研究内容

一、东汉新词语的界定

二、东汉新词语料库

第二节 东汉新词语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东汉新词语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一、东汉新词语研究的方法

二、东汉新词语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反映东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

第一节 反映政治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

一、官僚体制新词语场

二、军事类新词语场

三、任免升迁类新词语场

第二节 反映经济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

一、农业类新词语场

二、纺织业类新词语场

三、商业类新词语场

第三节 反映文化思想内容的新词语场

一、谶纬思想新词语场

二、道教新词语场

三、佛教新词语场

第四节 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

一、穿着装扮类新词语场

二、饮食类的新词语场

三、居所类新词语场

四、交通工具类新词语场

五、娱乐活动类新词语场

第五节 反映科学技术内容的新词语场

一、疾病名称新词语场

二、疾病治疗及治疗方式新词语场

第六节 东汉标志性新词语场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东汉单音节新词

第一节 从词义角度看单音节新词

一、东汉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

二、东汉已经出现的旧事物、旧概念

第二节 从语音角度看单音节新词

一、利用原有语音形式记录新词

二、利用新的语音形式记录新词

第三节 从字形的角度看单音节新词

一、同形异音,实为二词

二、同形同音,实为二词

第四节 单音节新词与既有词的关系

第四章 东汉双音节新词(上)

第一节 联合式双音词

一、从语义看构成

二、从词性看构成

三、语素的新旧情况

四、同素异序

五、联合式双音节新词的特征

第二节 偏正式双音词

一、从语义看构成

二、从词性看构成

三、偏正式新词的特殊现象

四、偏正式双音节新词的特征

第五章 东汉双音节新词(下)

第一节 补充式双音词

一、从语义看构成

二、从词性看构成

三、动补式双音节新词的特征

第二节 动宾式双音词

一、从语义看构成

二、从词性看构成

三、动宾式双音节新词的特征

第三节 主谓式双音词

一、从语义看构成

二、从词性看构成

三、主谓式双音节新词的特征

第四节 附加式双音节词

一、前缀

二、后缀

第五节 重叠式双音词

一、形容词

二、副词

第六节 单纯双音节词

一、联绵词

二、叠音词

三、音译外来词

第六章 东汉多音节新词语

第一节 三音节词

一、三音节单纯词

二、三音节合成词

第二节 四音节词

一、词性

二、内部结构

第三节 成语

一、成语的来源

二、内部结构

第七章 东汉复合新词中的语素及语素义

第一节 复合词中的语素及语素义的性质

一、语素义的性质及复合词中语素义的性质

二、单音节词词义与复合词中的语素义

三、复合词中语素的语法性质

第二节 东汉复合新词中语素义的类型

第三节 东汉复合新词中语素的语法性质(上):名词性语素

第四节 东汉复合新词中语素的语法性质(下):谓词性语素

一、动词性语素

二、形容词性语素

第八章 东汉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一节 联合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二节 偏正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三节 动宾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四节 补充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五节 主谓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东汉时期属于中古汉语的早期,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东汉时期的词汇是词汇系统发展与时代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时期新出现了大量的复音词,词汇面貌较先秦、西汉有了较大的不同,汉语词汇呈现出复音化趋势。本论文将东汉时期作为一个共时阶段,通过对此时期新词语的研究,描绘出东汉时期新词语的全貌。
  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为论文的前言部分,介绍了东汉词汇研究的现状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汉语大词典》收词三十七万多条,使用文献达三千多种,本论文利用《汉语大词典》建立东汉新词语料库,并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补充和筛选,确保语料的准确性。
  第二章选取了反映东汉时代特色的新词语,构成了反映东汉社会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通过对新词语场中的成员进行义素分析,对比内部成员的中心义素和限定性义素,将其放入不同的子词语场。反映东汉社会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分为五个子词语场,包括反映政治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反映经济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反映文化思想内容的新词语场、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和反映科学技术内容的新词语场。东汉时期的新词语场是个综合性的词语场,内部存在多种类型的聚合关系,其中包括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同一层次的词语场中,内部成员之间也存在多种类型的关系,如同义关系、并列关系等。新词语场中的成员多为复音词,有些本为单音词表达的旧事物在东汉出现了新复音词来记录。东汉标志性新词语场反映出东汉时期时代的变化与人们认识的发展对新词语的影响。
  第三章为东汉时期的单音节新词。东汉时期共出现2241个单音节新词,它们有的记录了东汉时期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有些记录了东汉时期旧事物、旧概念。从单音节新词的词音来看,有些是利用旧的语音形式来记录新词,有些是利用新的语音形式来记录新词。在新产生的单音词中,有些与东汉之前出现的单音节词有音近义通的同源关系。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东汉时期双音节新词研究。这两章包括联合式双音节词、偏正式双音节词、补充式双音节词、动宾式双音节词、主谓式双音节词、附加式双音节词、重叠式双音节词、单纯双音节词六部分。双音节新词中,复合词数量最多;在复合词中,联合式双音节词数量最多,共计2922个,占双音节复合词总量的43.9%;其次为偏正式双音节词,共计2579个,占双音节复合词总量的38.7%。同时,对各类型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和词性进行分析。东汉时期附加式合成词中,大多数词缀是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的;还有些是此时期刚新产生的,如“头”。
  第六章为东汉时期的多音节新词语研究,包括三音节词研究、四音节词研究、成语研究。东汉时期三音节词中,名词数量最多,占三音节词总量的90.9%。三音节合成词内部结构比双音节合成词复杂,存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不同的现象。四音节新词中,名词数量最多,占四音节新词总量的56.6%。
  第七章为东汉时期复合新词中的语素及语素义研究。本章从复合词中的语素出发,按照语素的语法性质,将东汉时期复合词中的语素大体分为名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有些语素是利用本义来参与构词的,有些语素是利用引申义来参与构词的。
  第八章研究了东汉时期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过程。本章对不同类型不同语义关系的复合词进行分类研究,考察不同类型复合词词义生成的情况。复合词中的语素义通过一定的语义关系结合后形成理据义,理据义进而生成复合词词义。从语素义到复合词词义之间存在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导致语素义不能直接、完全的表示词义。
  最后为文章的结语部分。该部分描述了东汉时期新词语的全貌,并且对东汉时期新词语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创新点之一,将东汉时期作为一个共时平面,对此时期新出现的不同音节数量、不同结构类型的新词进行了数量统计和比例分析,呈现出东汉时期新词语的面貌。
  创新点之二,运用现代语义学理论,建立反映东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并使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内部成员之间的聚合关系。
  创新点之三,在复合词研究中,重视对复合词内语素及语素义的分析,并系统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复合词词义的生成方式。在研究复合词词义中,不仅分析复合词内部的语素义,而且论述不同类型复合词中语素义生成词义的过程,并针对不同环节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