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的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研究
【6h】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的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 of Polysemy

2.2 Naming Theory and Polysemy

2.3 Semantic Triangle and Semantic Motivation

2.4 Componential Analysis and Polysemy

2.5 Cognitive Linguistics

2.6 Summar 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3.1 Prototype Categorization Theory

3.2 Semantic Extension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4.1 Research Questions

4.2 Subjects

4.3 Instruments

4.4 Factors Influencing Research Validity

4.5 Research Procedure and Data Collection

Chapter Five Data Analysis

5.1 Data Discussion

5.2 Pretest Results Comparison

5.3 Posttest Results Comparison

5.4 Analysis of the Acquisition of Different Meanings of Polysem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6.3 Suggestions for Fur ther Studies

参考文献

Appendix 1

Appendix 2

Appendix 3

展开▼

摘要

多义词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交际中这一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故此对其的研究也一直是语言学中经久不衰的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原型范畴理论来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情况。原型范畴理论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理论,并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观点的基础上由Rosch等学者在上世纪后期合力推出的。学者Blugman和Lakoff把此理论应用到语言学领域研究词汇多义现象,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外,还结合语义延伸机制即隐喻和转喻来探究多义性形成的语义理据。本研究主要围绕两个研究问题展开:(1)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在多义词教学方面更有效果?(2)两种教学方法即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中哪一种在学生系统性习得多义词各义项方面更有效果?在教学中凸显多义词各义项中根义项在学生习得词汇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优先掌握根义项,再通过语义延伸机制来建立各义项间的语义联系并形成语义网络。每一个多义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根义项是范畴中的原型成员,是其它义项形成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理解和习得其它义项的参照依据。通过14周的实验教学获得了大量的数据,经过数据对比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学生多义词习得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给予研究问题(1)肯定的答复即实验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效果。通过针对学生对多义词不同义项的掌握方面的数据比对表明实验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对比班的成绩,这说明实验方法在学生系统性掌握多义词各义项方面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效果更佳。实验数据正面回答了研究问题(2)即在系统性掌握多义词各义项方面实验教学方法效果更好。
  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全方面分析比对证实了在多义词教学中使用原型范畴理论的可行性和在实践教学中推广使用的可能性。本研究在一定人群范围内取得了有效地实验数据并验证了研究假设,为原型范畴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