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6h】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思路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2 主要研究思路

1.3.1 绩效评估角度

1.3.2 全面风险管理角度

1.3.3 全面风险管理与绩效

1.4 论文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1.4.1 结构安排

1.4.2 创新点

2 我国保险公司绩效评估中常用的方法

2.1 主成分分析法

2.2 因子分析法

2.3 杜邦分析法

2.4 平衡计分卡

2.5 经济附加值

2.6 灰色关联分析法

3 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我国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估体系

3.1 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

3.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对于保险公司绩效评估的启示

3.3 我国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 我国保险公司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4.2 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估

4.2.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2.2 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最终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3 对人寿保险公司及绩效评估

4.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3.2 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4.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4 最终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的保险业自1980恢复至今,进步令人瞩目,但在总量和质量上都还及不上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与国内的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也是差距甚远。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发展也带来了各种风险。风险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使全面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随着这几年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各国资本流动的不断加速、服务与技术的转移逐渐便利,世界各国、各经济体之间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越来越朝着一个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的方向发展。全世界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各国企业团结合作、追求利益共赢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也通过不同的渠道逐渐渗透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来。若真的爆发金融危机,其传染速度与范围可能要比08年的更快更广,危害也更为严重。
  在这样的动荡不安、变幻莫测、风险遍地的经济大背景下,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的中国保险企业,如何保证安全长远持续的发展,是当前整个保险行业的一大挑战。虽然最近几年来中国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确实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与之相对的是,接连不断的金融危机、剧烈的市场变化、近来持续的市场低迷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公司的规模大小的做法已经没办法满足企业内部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适应外部经济的大环境了。保险企业的总体目标应当设立为在提高利润的同时,更好地确保能够较为稳健安全经营。在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来保证自身发展安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谋求更多更好的经济利益和其他更高层次的目标。
  此外,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说,以往关于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上,关于保险公司的研究较少。在研究保险公司绩效的文献中,大部分文章也主要从财务角度出发,对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其中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的绩效评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首先论述了与全面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相关的理论方法。对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了绩效评估的最新理论,探讨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本文重点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运用绩效评估的指标选择上。综合选择了基于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成长能力和资产结构四个方面的8个指标。最终选取了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加以分析处理。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最新的数据,将全面风险管理与中国保险公司的业绩评价联系起来,创造性地选择了保险收入占总资产比率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小,并选择了赔付比率和偿付能力充足率来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大小,最后,采用主成分方法较为科学客观地确定了各指标的比重。最终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产险类公司的综合绩效略优于寿险公司;此外,风险管理和成长的能力对于寿险和产险企业的发展均十分重要,二者的区别在于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前者对其绩效影响更大,对于人寿保险公司来说后者对其绩效影响更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