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庸》成书公案与今本《中庸》的流传与升格
【6h】

《中庸》成书公案与今本《中庸》的流传与升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言

一、《中庸》成书公案

(一)《中庸》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二)今本《中庸》的构成

二、今本《中庸》的流传与升格

(一)今本《中庸》在两汉时期的流传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庸”思想的改造及今本《中庸》的流传

1、道家学说对“中庸”思想的改造

2、佛教对今本《中庸》的注意和利用

(三)唐代对今本《中庸》的提倡和发展

1、韩愈的“道统说”及李翱对今本《中庸》的推崇

2、柳宗元、刘禹锡对《中庸》的提倡

(四)今本《中庸》在宋代的升格及其经典地位的形成

1、宋初佛教徒对《中庸》的探索

2、宋儒对《中庸》的升格及《中庸》经典地位的形成

三、“中庸”的原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庸》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之一,是后世研究儒学的重要文献依据。关于今本《中庸》历来存在很多争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者和成书年代上。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而宋人欧阳修最早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他对传统观点的挑战,揭开了《中庸》作者问题争论的序幕。除了以上两种观点外,学术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庸》虽然有可能全部或者至少部分为子思所作,但是今本《中庸》却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包括了两个或更多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前辈学者研究和讨论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对这一系列问题仍需作更深入地分析、考证。因为无论是对“子思作《中庸》”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的观点,其依据都有某些不足之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文献上我们都不能完全否定子思与《中庸》的密切关系。而今本《中庸》的构成应该是相当复杂的,其具体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作为儒家经典而存在的《中庸》正是这部备受争议的今本《中庸》。 今本《中庸》原是保存在《礼记》中的一篇,《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中庸说》二篇,这是最早的、有记载可查的今本《中庸》的解诂性文献,虽然其书已不传,但是我们却可以知道至少在汉时今本《中庸》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三家皆开始有人注意到今本《中庸》,并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而唐代以李翱为代表的儒家不但非常重视今本《中庸》,而且对它进行释解时对佛教原理进行了吸收和利用。这种做法极大的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宋代的儒家,并最终在宋儒那里把《中庸》推至经典的地位。通过对今本《中庸》从两汉到宋一段时期的流传情况的研究,我们发现,今本《中庸》的发现和流传与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与儒释道三教的不断冲突、斗争又不断融合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儒释道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三家找到了思想的契合点,即性命论。而《中庸》作为综括道德性命之学的儒家典籍,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最终得以升格为儒家经典。 在《中庸》流传过程中,人们对“中庸”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解,甚至把它歪曲为“折衷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绝对错误的。经过一番分析,我们对“中庸”原义有了新的看法。

著录项

  • 作者

    邹憬;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历史学、专门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怀信;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古代史籍;
  • 关键词

    《中庸》; 成书年代; 作者; 流传; 升格;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1:4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