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藻内生真菌CCH-1农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6h】

海藻内生真菌CCH-1农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海洋真菌研究概况

1.3 内生真菌

1.4选题的意义以及实验方法简介

第2章 菌种的获得与优化培养

2.1 真菌的分离与纯化

2.2 菌株的优化培养实验

2.3 菌株优化培养实验结果

2.4筛选小结

2.5 菌种鉴定

2.6 实验仪器和试剂

第3章 CCH-1活性跟踪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3.1 菌株CCH-1规模发酵

3.2 粗提物各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3.3 结构鉴定

3.4 单体化合物抑菌活性

3.5 实验结果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国内外均使用大量高效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食品安全等问题,在长期大量使用农药过程中,很多农业病虫害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与抗药性。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具有容易降解、选择性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成为新型绿色农药研发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资源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对具有新颖结构和环境友好型农用抑菌活性物质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菌株生长形貌、次级代谢产物的质量、丰富度以及抑菌活性等方面对4株菌株进行优化培养,结果发现:在生长形貌方面,菌株 CCH-1为“奇特”菌株;在次级代谢生产力方面,除了CCH-1以外,其它3株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量都比较大,尤其是 RICE固体培养基;菌株 CCH-1相同发酵时间的不同培养基中以 RICE固体培养基的次级代谢产物量较大,MH1次之。在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度方面,通过TLC检测,发现菌株CCH-1、CCH-2和27-A次级代谢产物均较丰富,但是CCH-1的MH1培养基的粗提物有特征显色斑点,生长形貌奇特。在抑菌活性筛选中,发现菌株CCH-1对SA的抑菌活性最好,最大抑菌圈为23mm(阳性对照为23mm);CCH-2和24-A菌株对BS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大抑菌圈分别为22mm和26mm(阳性对照为24mm);27-A菌株对BT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大抑菌圈分别为24mm(阳性对照为22mm)。最终确定CCH-1作为研究对象,采取4w的静置发酵。
  对菌株CCH-1的MH1培养基进行了3次规模发酵,同时,为了考察同源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来自粗枝软骨藻的CCH-1和CCH-3进行了混合规模发酵。所得浸膏分别进行VLC梯度洗脱,并进行活性跟踪,发现从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1到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5:1极性段活性较强、产物较丰富,对此组分使用重结晶和各种柱层析,例如硅胶柱、凝胶柱、反相柱以及制备板薄层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了20余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 NMR(核磁共振波谱)和文献比对,鉴定了5个化合物结构。从单体化合物的抑菌结果发现,单体化合物FT-32、FT-33对BS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0mm和44mm(阳性对照为32m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