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知识考古
【6h】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知识考古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诞生

一、新的“文学”观念的引入

二、“中国”形象的转换

三、走向“现代”

四、几个结论

第二章中国新文学

一、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二、白话文学

三、人的文学

四、新文学的历史重构

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

一、“新文学”性质的演变

二、“新文学”的弃用与“现代文学”的生成

三、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的反思

第四章中国“现代化”文学

一、“文学现代化”口号的提出

二、“现代化”的缘起与历史重构

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判

第五章中国“现代性”文学

一、“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再定位

二、“现代性反思”的反思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发生和演变与中国的现代历史密不可分,晚清以来“中国”开始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被动转化过程,“空间”认识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启蒙救亡意识,使我们接受了西方的进化论和现代意识,在线性一元史观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中国走向西方的问题。作为改变“中国”形象重要工具的“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依赖于传统/现代的“时间想象”和中国/西方的“空间想象”,轻易地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并宣布了古典文学的终结。也正是不同时代对如何走向“现代”(西方)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称、性质、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何谓现代”的前提追问始终是问题的关键,这既是“中国现代文学”赖以成立的基础,也是学科研究的核心所在。 但是以“现代”为立足点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合法性不是自明的。首先是概念的流变与中国现代进程存在依附关系,这是文学制度化品格的反映;关键是“现代”叙事自己制定规范,在解释的循环中使接受者陷入“在现代中思考现代”的误区,它还带来了“西方中心论”和有“现代”无“文学”的问题。所以必须对我们的立场保持时刻的反省,尤其要对“文学”是否应该走向“现代”加以质疑,但是“现代就是我们自身”的现实难题,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走出“在现代中思考现代”的逻辑怪圈。但我们必须在“现代”之外寻找支点反观已成我们自身的“现代”,质疑其不证自明性,打破单一现代叙事的压抑机制,以对概念的历史化和语境化理解,重建更为复杂的历史叙事来反思现代性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