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MSCT表现与其病理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6h】

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MSCT表现与其病理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检查设备

3 图像分析

4.病理学分组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年龄及性别与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

2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位置分布与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

3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病变大小与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

4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CT表现与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

5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

讨论

1 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位置分布与病理亚型的关系

2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肿瘤大小与病理亚型的关系

3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 CT分型与病理亚型的关系

4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CT 征象与病理亚型的关系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MSCT表现与其病理亚型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按照2015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探讨浸润性周围型肺腺癌的MSCT征象与五种主要病理亚型的相关性,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至2016年10月间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352例周围型浸润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最新的WHO(2015)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将浸润性肺腺癌病理亚型分为五组:实性组、微乳头组、乳头组、腺泡组、附壁组。按肺腺癌预后差异,将浸润性肺腺癌主要组织学亚型进行分级,1级为附壁型,2级为乳头和腺泡型,3级为实性和微乳头型。使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对微乳头型,实性型,乳头型,腺泡型,附壁型5种病理亚型在年龄、性别、病变位置、病变大小(横轴位最大径)、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病变密度、空气支气管征、空洞、囊腔样改变、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病灶强化程度等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部分资料采用 Spearman秩相关法、Kruskal-Wallis检验、Bonferroni检验、 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52例患者,其中男150例(42.6%),女202例(57.4%),年龄范围40-81岁,平均年龄60.6±8.7岁。其中附壁型组53例(15%),腺泡型组196例(56%),乳头型组41例(12%),实性型30例组(8%),微乳头型组32例(9%)。病变大小、分叶征和空气支气管征在5组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病理亚型中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附壁型在病变大小方面与其它四型病例亚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附壁型病变较小,病灶大小显著小于其它四型;分叶征在附壁型与其它四型病理亚型之间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附壁型肺腺癌其分叶征出现机率小于其它四型腺癌;腺泡型与其它四种病理亚型在空气支气管征方面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腺泡型肺腺癌其空气支气管征出现机率大于其它四型腺癌,其它四型之间在空气支气管征方面差异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病灶中的实性成分比例在浸润性腺癌1级组,2级组及3级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增强扫描,浸润性腺癌的1级组、2级组及3级组平扫与增强后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变部位、毛刺征、空洞、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病变的囊腔样改变在微乳头型组、实性型组、乳头型组、附壁型组及腺泡型组等5组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病理亚型之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的MSCT表现有一定差异,附壁型腺癌组的病变大小小于其余四种浸润性肺腺癌病理亚型,MSCT图像中其分叶征的出现率低于其它病理亚型;腺泡型肺腺癌组的空气支气管征出现率高于其余4种浸润性肺腺癌病理亚型;病变中的实性成分比例越高,浸润性肺腺癌的组织学级别越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