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评估
【6h】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评估

展开▼

摘要

本文分为以下两个章节进行探讨: 第一章: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对颅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成像,它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与邻近脑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可以在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入路,做到尽可能的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2018.1青医附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40例,按照患者是否进行了DTT检查分成了两组,其中未行DTT检查的20例常规行开颅肿瘤切除手术;另20例患者在3.0T磁共振下进行DTT检查,经过数据重建与纤维束追踪而得到三维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比较计算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切除及症状改善率情况以及术后生存质量评分(Karnofsky,KPS)来评估患者预后功能状况。结果:计算两组患者全切率,经卡方检验,X2=1.256,P=0.048,P<0.05,证明两组患者全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结合DTT组的肿瘤切除率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组。计算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率,经卡方检验,X2=6.823,P=0.043,P<0.05,证明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TT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要好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组。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对两组术后KPS提高率(术后-术前)/术前进行比较DTT组18.44%﹥常规组13.20%。说明DTI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要比常规手术治疗组要好。结论:术前可以根据DTT图像大致对肿瘤的位置及边界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在最大程度保留神经纤维束的前提下全切除肿瘤有指导意义。而且DTT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常规手术治疗组。 第二章:利用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特定参数QA值预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目的:根据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特定参数(Quantity anisotropy,QA)值预先评估患者预后功能改善情况并指导康复训练。方法:结合DTT纤维束图像,按照肿瘤与纤维束的关系可分为3组,弓状纤维或皮质脊髓束受压的7例,纤维束局部破坏的9例,纤维束部分中断的4例。回顾性分析DTT组20例患者的手术前后定量参数QA值,通过随访得到患者术后KPS值以及术后症状恢复情况。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比较DTI组患者手术前后QA值的变化,QA值增高与KPS值增高以及症状改善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比较DTT组手术前后定量异性QA值,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t=5.236,P=0.012,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TT组术后QA值较术前有所提高;QA值增高与KPS值增高之间相关系数r=0.538﹥r0.05,20=0.447,P<0.05,说明术后QA值增加与KPS值升高之间存在正相关;而且QA值增高与患者症状改善率之间相关系数r=0.613>r0.05,20=0.447,P<0.05,说明术后QA值增高与患者症状改善正相关。结论:术后患侧QA增大,相应的KPS值也增大,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术后定量异性参数QA值的变化情况预测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用来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