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影响的研究
【6h】

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探讨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新型化疗方案与VADT(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沙利度胺)传统化疗方案对于MM患者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确诊的8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比较化疗前MM患者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差异,明确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能的关系,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了解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尿素氮在评价MM患者肾功能方面的差异;根据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将患者分为Ⅰ、Ⅱ、Ⅲ期,通过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一步了解血清胱抑素C与MM患者分期的关系;根据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的水平进行分型,比较MM患者不同分型之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差异;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BDT化疗方案组及VADT化疗方案组,其中,40例采用BDT化疗方案,44例采用VADT化疗方案,通过观察不同方案的两组患者化疗前及4个周期化疗后的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蛋白水平的变化,了解在改善肾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的化疗方案。 结果: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肾功能异常组较肾功能正常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胱抑素C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尿素氮最小;3.Ⅰ、Ⅱ期MM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MM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Ⅰ、Ⅱ期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MM患者不同分型之间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BDT或VADT化疗方案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下降,且BDT化疗方案组化疗后血清胱抑素C下降程度较VADT化疗方案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的一个首选指标,较肌酐、尿素氮更灵敏、更有优势;MM患者不同分型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MM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分型无关;不同分期的MM患者之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有差异,说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分期相关,Ⅲ期最高;新型化疗方案与传统化疗方案均可降低MM患者胱抑素C水平,BDT化疗方案降低血清胱抑素C程度较传统方案更显著,说明其在改善肾功能方面比传统方案更有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