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均真实变异性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研究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6h】

平均真实变异性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研究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平均真实变异性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9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监测、心脏超声检查并抽取空腹血。应用美国伟伦动态血压监测仪6100连续监测患者24小时血压,监测仪设置6am-10pm为日间,每30min自动测量血压一次;10pm-6am设置为夜间,每1小时自动记录血压一次。收集患者24小时(24h)、白天(d)、夜间(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应用超声仪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以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应用降压药物种类等信息,抽取空腹血了解患者血糖、血脂等情况。以ARV为分组标准,按患者ARV高低分为低ARV组、中ARV组、高ARV组,应用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之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样本方差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如方差不齐,采用Tamhane’s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BPV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一般性资料分析显示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的构成比、及空腹血糖、血脂、用药情况等之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ARV、高ARV组患者年龄较低ARV组高。各时段(24小时、白天、夜间)最高收缩压出现在高ARV组,分别为151.6±12.5、158.3±14.8、147.2±12.2mmHg。三组患者24hSBP、dSBP和nSBP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三组间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24hDBP、dDBP和nDBP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ARV组24hSBPARV、dSBPARV、nSBPARV、LVMI较其他两组高,并且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LVMI出现在高ARV组,为128.87±54.33g/m2,进一步统计学分析显示高ARV组患者LVMI较其他两组患者明显增高(低ARV组为91.54±25.44g/m2、中ARV组99.43±27.57g/m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ARV组LVH检出率最高,为64.9%,与其他两组LVH检出率相比较(低ARV组为10.7%、高ARV组为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BPV与LVMI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24hSBPARV(r=0.359,P=0.015)、dSBPARV(r=0.458,P=0.003)、nSBPARV(r=0.364,P=0.023)具有相关性,其中与dSBPARV(r=0.458,P=0.003)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强。舒张压BPV与LVMI相关性分析,24hDBPARV(r=0.115,P=0.354)、dDBPARV(r=0.163,P=0.491)、nDBPARV(r=0.098,P=0.874),表明舒张压BPV与LVMI无明显相关性。以LVMI为因变量,上述所有生化指标、血压、年龄、ARV等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日间收缩压、总胆固醇是LVMI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ARV可以作为BPV可靠指标,24hSBPARV、dSBPARV、nSBPARV增高可引起左心室肥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