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污名化衍生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机制探索——以农民工为例
【6h】

污名化衍生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机制探索——以农民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污名化的研究状况

二、国内关于污名化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第五节 论文各章具体内容

第二章 污名化基础理论

第一节 污名化理论概述

第二节 污名化的生成原因分析

(一)社会学界的研究

(二)文化人类学视野下污名的产生

(三)官方法律对污名化兴衰的影响

第三章 污名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

第一节 污名侵害的最直接法律权利—人格尊严

第二节 污名化侵害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

第三节 污名化,一个与平等对立的维度

第四节 污名化,一条与秩序相悖的暗流

第四章 时代烙印下污名“最佳”代言人:农民工

第一节 农民工被污名化过程

第二节 农民工的污名产生特点

第五章 对污名化产生问题的解决机制探索

第一节 社会消解的可能性

第二节 文化正向功能对污名化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运用法律规制污名化

一、公民权理论是逻辑起点,消除污名以实现全部公民的国民待遇

二、立法是基础,力求在处理污名化问题时有法可依

三、宪法是保障,解决污名化问题应注重宪法的价值

四、重视现代法治理念的塑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污名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乃是基于族群动物性生存而建立起的认知分类体系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污名化”是实现“我族(我群)”与“异族(他者)”在文化比照的促动下划分群体边界、分类和实现内部认同的手段。然而,在现代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污名化衍生的不良后果又是和法治理念相悖的。
   笔者在分析污名化产生原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和社会角色的论,并且结合文化人类学理论视野下关于特殊字词、语言暴力和文化的负功能等理论模型来阐释了污名化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污名化的全面分析以便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污名化对公民法律权利现实的侵害性,笔者把污名化定义为是“不同群体之间为了争夺利益,通过对蒙受污名一方贴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等手段,从而压缩甚至剥夺蒙受污名者权益的过程”。继而分析得出污名化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生存权、平等权以及破坏了良好的法律秩序。
   在论文奠定了上述的基调后,笔者选择了当下中国被污名化最为庞大的群体——农民工作为例证。从农民工称谓的来历论证政府、城市居民、新闻媒介等各方力量对农民工污名的全过程,继而说明被污名化的农民工权利的贬损,并简要总结出农民工被污名化的特点,一是和上文相呼应,二是为下文的解决机制提供线索。
   论文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污名化衍生法律问题的解决机制探索,笔者主要作出了三个层面上的讨论,并形成了相应的结论。一是社会自身的自我消解,如社会流动;二是运用文化的正向功能,重建文化以构建平等正义的社群关系;三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大力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缘法而治,以期起到“纠偏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和社会控制之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