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6h】

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适应

1.1.2 幼师生

1.2 国内外关于适应的研究

1.2.1 国外关于适应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关于适应的相关研究

2.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已有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

2.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3 研究的价值意义

2.3.1 现实意义

2.3.2 理论价值

3.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假设

3.5 研究程序

3.6 数据统计处理

4.结果

4.1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1.1 量表的项目分析

4.1.2 量表的信度检验

4.1.3 量表的结构效度检验

4.2 幼师生心理适应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2.1 不同性别幼师生的心理适应比较

4.2.2 不同生源地幼师生心理适应比较

4.2.3 不同年级幼师生心理适应比较

4.2.4 是否独生子女幼师生心理适应比较

4.2.5 蒙古族幼师生与汉族幼师生心理适应比较

4.3 民族与性别、年级之间心理适应交互作用分析

4.3.1 民族与性别在心理适应的各维度的交互作用

4.3.2 民族与年级在心理适应各维度上的交互作用

5.讨论

5.1 鄂尔多斯地区幼师生的心理适应基本情况分析

5.1.1 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5.1.2 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5.1.3 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

5.1.4 幼师生心理适应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5.1.5 幼师生心理适应的民族差异分析

5.2 不同年级蒙汉族幼师生的心理适应交互作用分析

5.2.1 民族和年级在生理适应上的交互作用分析

5.2.2 民族和年级在人际适应上的交互作用分析

6.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幼师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6.2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适应教育

6.3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6.4 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幼师生心理适应能力

7.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心理适应指个体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幼师生作为未来幼儿园的专业教师,其心理适应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心理健康,还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未来工作对象——幼儿的发展。幼师生由于年龄特点及专业发展特殊性,会产生一些心理不适应状况,对于少数民族幼师生,更是要面对由于文化碰撞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现象。所以,关注幼师生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幼师生)的心理适应状况,会为民族家庭教育,特别是民族幼儿师范学校采用恰当、准确、适合的教育方式手段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315名幼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研究鄂尔多斯地区幼师生心理适应的民族差异、生源地差异、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为教育机构提出合理的建议。
  本研究表明:幼师女生心理适应状况明显低于幼师男生;幼师生的人际适应状况与生源地有直接关系;幼师一年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最好,二、三年级较差;汉族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明显好于蒙古族幼师生;是否独生子女对幼师生心理适应无显著影响;民族与年级对生理适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汉族幼师生二年级时适应性最差,一、三年级接近;蒙古族幼师生二年级时适应性最好,一年级其次,三年级最差。民族和年级对人际适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汉族幼师生二年级时适应性最差,一、三年级接近;蒙古族幼师生随着年级的增加,适应性呈缓慢下降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