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语与汉语在概念切割方面的不同及其对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的启示
【6h】

英语与汉语在概念切割方面的不同及其对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 Research background

2.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3.The structure of the study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1.Eugene A. Nida’s theory of dynamic functional equivalence

2. Concept Segmentation and Naming of Referents

3.Recent Studies Relevant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Chapter III Research Methods

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

2.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IV Results and Discussion

1.Concept segmentation

2. Naming of referents

Chapter V Conclusion

1. Major findings

2. Their implications for L2 vocabulary teaching in classrooms

3.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参考文献

英汉词汇概念对比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是一个跨学科的探索性研究,所涉及学科领域包括词汇学、形态学、语义学、认知心理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本论文的原理是,概念的切割和所指符号的选择是人类感知系统与外部世界交流过程的外在体现。通过研究外部的词形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感知机能是如何把宇宙间的生活万象切割成细小的概念并冠以名称,使之成为词汇的。研究结果所揭示的认知原理将有助于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
  本文研究目标1.发现两种语言各自词汇切割的特点;2.总结两语语义构成方面的异同;3.如何利用新发现来帮助学生学英语词汇。
  本文研究问题1.人类生活是如何切割成不同的词汇概念的?2.在这个问题上,英语和汉语中存在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研究结果如何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服务?经过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所谓的对等词汇其实语义并不完全相同;总体来看,英语对外部世界概念的切割比汉语更细,虽然相反的例子也存在;给所指命名时,英语似乎遵循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汉语则按照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造词。所推荐的教学方法包括强调某些词汇的不同之处以防止负迁移、画词义图来帮助语言获得机制(LAD)对语料的逻辑加工以及运用语义学术语使零散游离的词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逻辑框架以便于交流时随时调用等。

著录项

  • 作者

    郑秀丽;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可;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学法 ;
  • 关键词

    英语; 词汇教学; 概念切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