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
【6h】

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 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

1.2 生物土壤结皮

1.3 不产氧光营养细菌和固氮细菌

1.4 微生物多样性

1.5 高通量测序技术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采样地点概述

2.2 材料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土壤理化性质

3.2 生物土壤结皮样本代谢功能分析比较

3.3 生物土壤结皮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

4 讨论

4.1 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理化性质

4.2 生物土壤结皮代谢功能

4.3 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

4.4 生物土壤结皮不产氧光营养细菌多样性

4.5 生物土壤结皮固氮细菌多样性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在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修复和重建中举足轻重。微生物是 BSCs的主要生物组分,其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是认识微生物驱动 BSCs形成和发展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但目前 BSCs中细菌,特别是一些功能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相关研究还较少,尚需通过广泛和大量的相关研究来为揭示一些细菌类群对 BSCs的作用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集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姑娘湖附近)三种类型的BSCs(藻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及其下层土壤,利用高通量Miseq平台比较分析了细菌、不产氧光营养细菌(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 APB)和固氮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利用 ECO板进行了土壤代谢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土壤理化性质:无论是藻类、地衣,还是苔藓结皮,它们结皮层的含水量(WC)、有机质(OM)、速效磷(AP)、速效氮(AN)含量均大于结皮下层土壤, pH值方面则是结皮层略小于结皮下层土壤。
  (2)土壤代谢功能:三种类型的BSCs结皮层的碳源利用能力都要高于结皮下层土壤,且培养0-24 h间为适应期,每个样本利用碳源的能力基本相似、都在很低的水平;24-108 h间样本利用碳源能力都在迅速上升,108-156 h间样本利用碳源水平趋于平缓,156 h后开始出现降低;所有样本都无法利用2-羟苯甲酸。
  (3)多样性分析:结皮层细菌多样性 Shannon指数均低于结皮下层,如藻类结皮层和下层的shannon指数分比为5.09和5.66,表明结皮层的微生物多样性要低于下层;藻类和苔藓结皮层的puf M多样性要高于下层,地衣结皮则相反;结皮层固氮基因nif H多样性存在苔藓结皮>地衣结皮>藻类结皮的规律。
  (4)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细菌群落门水平上,所有结皮类型的结皮层和下层土壤都包括 Cyanobacteria(0.37%-29.22%)、Actinobacteria(22.12%-50.83%)、Proteobacteria(16.63%-27.82%)、Chloroflexi(3.92%-13.81%)、Acidobacteria(6.29%-16.43%)、Bacteroidetes(1.56%-5.45%)等10个门。其中,Cyanobacteri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三个门类均是结皮层含量高于下层含量;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Gemmatimonadetes、Firmicutes四个门类是结皮下层含量高于上层含量;APB分属于 Proteobacteria(58.46%-94.43%)、Chloroflexi(0.02%-1.80%)、environmental-samples-norank(5.55%-41.10%);其含量的高低排序也较为统一,变形菌门丰度超过58%;固氮菌除了Cya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两个门外,大多未能确认门类;
  细菌在属水平上,总共有Rubrobacter、Microcoleus、Microvirga、Marmoricola、Actinoplanes、Blastocatella、Micromonosporaceae、Pseudonocardia等40余种;APB有Bradyrhizobium、Brevundimonas、Methylobacterium、Rhodospirillum、Roseiflexus、Sphingomonas、Unclassified-Gammaproteobacteria-(miscellaneous)-norank等7大类。固氮菌有Bradyrhizobium、Alicycliphilus、Nostoc、Cyanothece等属。
  (5)微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 AN)、含水量(Water Content, WC)对于地衣结皮层和三类BSCs下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大;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AN因子对三类结皮层中APB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综上,BSCs中细菌、光营养菌和固氮菌类群多样,尤其是结皮层,表明微生物中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营养细菌以及固氮菌可能是BSCs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理类群。这为认识和理解功能群落对BSCs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提供佐证,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BSCs的菌种资源和BSCs的人工构建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