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6h】

中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文章创新点

一、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相关概念

1.社会保障的概念

2.城乡统筹的内涵和认识误区

3.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内涵

(二)相关理论

1.福利经济学理论

2.政府干预理论

3.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4.制度经济学理论

5.二元结构理论

二、中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现状对比分析

(一)社会保障项目安排方面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最低生活保障

(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方面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最低生活保障

(三)社会保障待遇方面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最低生活保障

(四)城乡社会保障筹资方面

(五)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方面

(六)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方面

三、城乡社会保障差异形成原因

(一)客观历史层面

1.“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2.以户籍制度为表征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束缚

(二)政府责任层面

1.政府对社会保障资源的城乡配置不合理

2.在农村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不到位

3.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不连贯,转移接续不畅

(三)农民自身层面

1.农民传统的家庭保障意识根深蒂固

2.农民收入较低,经济能力薄弱

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一)日本的经验及启示

(二)重庆市九龙坡模式的经验和启示

五、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是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基础

1.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的投入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扫除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障碍

(二)政府责任的及时有效践行是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关键

1.以公平公正为理念,合理的配置社会保障资源

2.完善筹资机制,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力支持

3.加强法制化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

5.善社会保障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执行能力

(三)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上升是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保证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

2.想方设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经济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问题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并强调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公共服务要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宗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的提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系构建时要以增强公平性、满足流动性和保证可持续性为构建重点,要在多种层次上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方针。中国的社会保障工作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可是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保障的现实状况还是城市一个样农村一个样,同时期农村的保障水平远低于城市,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不利于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研究社会保障城乡统筹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从城乡社会保障多个维度的现状对比入手,在学术界先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结出城乡社会保障存在差异在客观历史层面、政府责任层面和农民自身层面的原因。然后基于对现今状况的原因探析,借鉴国外和中国城乡统筹试点地区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实践启示,重点对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要实现社会保障各领域的城乡统筹,尤其是保障广大农民享有公正合理的社会保障待遇,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有效改善农村当前的经济环境;改革不合理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改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该树立公平公正的观念,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力支持,加强法制化建设,加强监督,完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机构执行力,及时有效的践行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各项责任。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认识,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