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高原脑核团毁损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
【6h】

影响高原脑核团毁损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 言

论文一:高原条件下体内体外射频热凝毁损灶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论文二:高原藏汉颅骨形态变化与内囊倾斜角关系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论文三:高原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11例体会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 论

结 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 述微电极引导苍白球腹后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平原地区Moringlane推荐永久性核团毁损温度应控制在(70-80)℃。然而,高原低压、低氧和低沸点是否影响核团毁损尚未见报道。研究者希望在高原条件下进行各种研究证明高原低压、低氧以及低沸点可能对核团毁损产生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确定高原地区理想的毁损温度和时间。再者,核团毁损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内囊损伤。Grass提出导致内囊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内囊通道变异。为了寻找内囊通道变异因素,希望通过研究各种头颅形态变化与内囊后肢倾斜角的关系,求证它是否对内囊后肢倾斜角产生影响,如果能证明上述因素与内囊后肢倾斜角存在线性相关,将有助于在核团毁损中提高定位精度,并为治疗以帕金森氏病为主的各种高原运动性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1.在高原条件下选用新鲜鸡蛋清、游离猪脑和新西兰大白兔进行体内和体外射频热凝毁损灶的研究。在预置的温度(45、60、65、70、75、80)℃和时间(20、40、60、80)s下制造毁损灶,热凝灶制造成功后用标准不锈钢尺在放大镜下进行测量。动物脑组织用5%的福尔马林液动脉灌注固定,1周后取材,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标准刻度尺测量毁损灶大小,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 2.从9000份正常人群的头颅CT片样本中随机抽取1000例藏汉族头颅CT片,按照颅骨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求出颅骨宽长比指数(宽/长)。内囊倾斜角的测量选用脑中线和内囊后肢的中心平分线,该中心平分线与脑中线之间的交角为内囊倾斜角(α)。三角函数公式中tgα=X/Y(X为穿刺靶点至内囊的水平移动距离,Y为穿刺针平行于中线向前或向后移动的实际距离。)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组间差异行方差分析,P<0.05作为显著性统计意义。 3.临床应用11例。病人均在高原居住(海拔2200m~3658m,平均海拔3366.4m)。行单侧丘脑腹中核(Vim)毁损术8例,苍白球腹后核(PVP)毁损术3例。全都病例均为单靶点毁损,毁损温度和时间均在70℃,60s。术前及术后采用UPDRS积分方法进行评估。症状的改善率按以下公式计算:改善率=(术前UPDRS-术后UPDRS)/术前UPDRS×100%。 结果: 1.在体外实验中,单极裸露尖端和双极的两极之间在温度缓慢升高的时候逐渐形成卵圆形凝快,在相同的温度下随着热凝时间的延长(20~60)s凝固灶直径和长度逐渐增大(p<0.01)。但60s和80s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同一时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60~75)℃凝固灶直径和长度也逐渐增大(p<0.01),但75℃和80℃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组织在70℃60s时有少量粘连,80℃60s可见组织部分炭化并粘连明显。在体内研究中,术后4小时至14天见毁损灶呈卵圆形,毁损灶平均直径(4.682±0.04)mm,长度(3.849±0.04)mm。光镜下见病灶中心呈液化性坏死,细胞丧失经典的多极形状而变为圆形,胞核偏位,Nissl小体崩溃为细尘状颗粒。毁损后第7天毁损灶最大,第14天因神经组织自我修复,毁损灶缩小。 2.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男、女组之间颅骨形态经t检验P<0.05,其形态有显著性差异。藏、汉族之间颅骨宽长比值和内囊角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方和圆型三种类型之间宽长比值和内囊角值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囊倾斜角与宽/长比值经直线回归相关分析,二者呈完全正相关(r=0.327,P<0.01)。即颅骨的宽长比值愈大,内囊倾斜角也随之增大。 3.此组11例病人在术中行高频刺激时对侧肢体震颤频率即明显减少,僵直症状略有减轻,说明靶点定位准确。永久性毁损后对侧肢体震颤消失,僵直状态明显好转。随访2~4个月,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药物用量平均下降45%。UPDRS积分显示,“开”状态平均改善73%,“关”状态平均改善54%。手术并发症:1例病人术后感觉肢体无力,半个月后复查头颅CT显示毁损灶周边水肿,给予激素、脱水和扩血管治疗,病情好转。无手术死亡、偏瘫或永久性视野缺损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高原理想的毁损温度和时间是(65~70)℃60s。统计资料证明颅骨宽长比值的变化是内囊变异因素之一。在Vim毁损中探测电极每向前或向后移动1mm,则靶点接近或远离内囊(0.8158±0.1444)m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