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育环境测量与评价
【6h】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育环境测量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育环境测量与评价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对策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教育环境评估简表(学生卷)

综述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及其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学习方式,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自学、争论、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和多种学习途径为中心,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是世界上广为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国医科大学自2004年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开展PBL教学改革已有7年之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教育环境是指在一个学校内部,与教和学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阔,既包括客观的物质条件,也包括主观的人文条件,还包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际关系、物流关系、服务关系等等。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及学生的学术成就;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和成就感。而学生对教育环境的满意的知觉,能够反过来鼓励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更好地实现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客观评价PBL教学的实际效果,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本研究对我校PBL教育环境进行测量和评价,如果通过本研究能确定学校或教学机构中影响教育环境的因素及学生对其感受,就有可能通过环境设计,改进其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改善或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塑造一种能促进特定行为模式发展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学校的PBL教育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善学校PBL教育环境的建议,为更好的实现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中国医科大学2007、2008、2009级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基础医学学科为单位)进行教育环境测量。同时采用访谈法对中国医科大学开展PBL教学模式课程的基础10名老师、临床6名老师、社科部2名老师、信心管理专业1名老师,共计19名教师和24名接受PBL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访谈,分析教师和学生对我校PBL教学状况的感受。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使用英国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从学生角度对中国医科大学PBL教育环境进行调查。
   2、定性访谈法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定性访谈法,每轮访谈时间介于40min-60min之间,在经过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的全过程进行录音。采用Colaizzi分析方法,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多次聆听,遵循归纳与演绎并用的推理,找出有意义的陈述,然后将这些陈述做概念化的分类,并对分类结果加以诠释。依据中国医科大学教师和学生对该校PBL教育环境的感受进行分析。
   三、研究内容
   (一)问卷调查内容教育环境评价采用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REEM表),该量表包含50个条目总分(F)为200分。每个条目都有5个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不能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得4分,同意得3分,不能确定得2分,不同意得1分,非常不同意得0分。其中4,8,9,17,25,35,39,48,50这些项目按反分计算,即非常同意得0,同意得1分,不能确定得2分,不同意得3分,非常不同意得4分。由5个下位量表组成,即从学生对学习的知觉(F1包括1,7,13,16,20,22,24,25,38,44,47,48共12项)、学生对教师的知觉(F2包括2,6,8,9,18,29,32,37,39,40,50共11项)、学生的学术自我知觉(F3包括5,10,21,26,27,31,41,45共8项)、学生对环境的知觉(F4包括11,12,17,23,30,33,34,35,36,42,43,49共12项)以及学生的社交自我知觉(F5包括3,4,14,15,19,28,46共7项),每个条目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能确定、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五个量级。
   (二)访谈内容
   1、教师访谈提纲教师访谈包括自我介绍、对PBL的理解以及实践、对变革的理解、变革和挑战、推动和激励、反思等几个方面分析教师对该校PBL教学状况的感受。
   2、学生访谈提纲学生访谈提纲是根据DREEM表的内容进行设定的。从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自我知觉、环境知觉和社交自我知觉设定问题。
   四、统计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
   建立Epidata数据库,将问卷内容录入数据库中。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定性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定性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结束后,根据笔记和多次聆听访谈内容等方式,整理谈话全部内容,作出分析和归纳;根据各个观点和看法,确定主要和次要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性解释和讨论。
   结果:
   1、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及学生对教师的知觉
   PBL教学班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班。七年制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习接受和领悟能力强,学习课程的难度和学习的强度也高,所以对于教育环境的普遍要求高,其对自己、对教师的要求也高。
   2、学生的学术自我知觉
   PBL教学班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班。五年制学生和七年制学生各自的评价标准不一样,五年制自身要求低,较七年制更容易满足,生活更加轻松一些。
   3、学生对环境的知觉
   PBL教学班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班。七年制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只是感觉到学习的压力,七年制学生在努力地为父母、为老师而学习,很少感到是为自己而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当然是非常枯燥的。在大学考试中,对七年制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平时学习比较用功,及格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他们的要求是90分,所以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4、学生的社交自我知觉PBL教学班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班。由于PBL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本来学习负担大的七年制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时间相对紧张。
   5、五年制PBL教学改革试行效果反馈好于七年制五年制课程中病理和病理生理PBL试行效果很好,免疫和细胞生物两门课程试行效果较好,解剖、药理、生化和遗传四门课程试行效果一般。七年制PBL课程中组胚课程效果一般,而病原和生理两门课程效果不佳,传统班得分高于PBL教学班。
   6、访谈结果反馈
   师生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才逐渐体会到PBL教学对学生理论学习是大有裨益的,PBL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基本一致,是值得推广和实施的教学模式。
   结论:
   1、全校PBL教学改革试行结果表明:学生对PBL教育模式的教育环境比较满意。
   2、五年制课程中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PBL教育模式试行效果很好,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的PBL教育模式试行效果较好,解剖、生化和遗传三门课程的PBL教育模式试行效果一般。七年制课程中组胚课程的PBL教育模式效果一般,而病原和生理两门课程不佳,且传统教学班得分高于PBL教学班。
   3、从调查结果来看,五年制学生更加喜欢PBL教学模式,而七年制学生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热衷。
   4、从PBL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对小班PBL教学模式的感受明显好于大班汇报,并且更愿意以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形式进行。
   5、由于七年制学生对自身要求过于高,所以对PBL教育环境的要求也相应要高。PBL使七年制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压力也相对增大,使得他们缺乏自信,生活的不够快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