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关系: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的研究
【6h】

辽宁省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关系: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生活节奏随之加快,除了给社会带来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外,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高,职业紧张日趋普遍。职业紧张已经成为今天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之一。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表现为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抑郁症状有关。对生理健康的影响表现为,可能会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患病危险增加。
   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教学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的进程加快,中小学教师所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增加,过强的职业紧张暴露会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职业倦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突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评价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分析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索科学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教师健康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在文献分析提出如下假设模型:
   假设1:教师的职业紧张对工作倦怠和抑郁症状具有直接影响作用:
   假设2:工作要求.自主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联合应用对抑郁症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假设3:教师的工作倦怠(情绪衰竭、消极怠慢、成就感)对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按照理论假设和前期工作基础,本次调查设计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情况调查、职业紧张、工作倦怠、抑郁症状的调查,旨在对教师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对于发展职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政府管理部门制订健康干预政策,提高教师应对紧张反应的能力、保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并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象与方法:
   以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为抽样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个城乡地区的25所中小学校的75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应用工作内容问卷(JCQ)、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工作倦怠问卷(MBI)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测量教师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和抑郁症状。此研究采用的统计处理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应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工作倦怠问卷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的信度较好。
   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婚姻状况、生活事件、慢性病等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显著。付出、回报、超负荷、工作自主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非常显著。工作要求—自主模式(JDC)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RI)联合应用对抑郁症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高要求—高自主(活跃型)、低要求—低自主(被动型)、高要求—低自主(高紧张型)、高付出—高回报(活跃型)、低付出—低回报(被动型)、高付出—低回报(高紧张型)和高超负荷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对回报、超负荷和工作要求三个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社会支持维度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的抑郁率高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教师抑郁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工作要求过高、社会支持不足、回报少以及工作超负荷。JDC和ERI模型联合应用在评估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时有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职业紧张对工作倦怠和抑郁症状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工作要求-自主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联合应用对抑郁症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教师的工作倦怠(情绪衰竭、消极怠慢、成就感)对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