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坎地沙坦对裸鼠子宫内膜癌荷瘤生长抑制的机制研究
【6h】

坎地沙坦对裸鼠子宫内膜癌荷瘤生长抑制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是否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荷瘤模型的肿瘤生长,并且研究其可能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24只BALB/C裸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荷瘤模型,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坎地沙坦10mg/kg.d组,第3组为坎地沙坦100mg/kg.d组。裸鼠从接种肿瘤的当天开始,对照组每天给予0.2ml生理盐水,第2组每天给予坎地沙坦10mg/kg+0.2ml生理盐水,第3组每天给予坎地沙坦100mg/kg+0.2ml生理盐水,均为腹腔注射,连续应用28天。观察各组裸鼠成瘤时间和成瘤率、测量肿瘤体积、绘制成瘤曲线,并测量3组裸鼠体重的变化。采用HE染色确定为子宫内膜癌,并且对比组织病理的不同。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坎地沙坦对BALB/C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应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各组BALB/C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RN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1、第1组、第2组、第3组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体积分别为678.44±260.70mm3、438.73±132.32mm3和306.11±96.28 mm3。与对照组相比,第2组和第3组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但第2组和第3组之间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61>0.05)。第2组和第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33%和54.89%。各组裸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且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9>0.05)。
   2、对照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为13.8±2.2,而第2组和第3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6.5±0.6,5.5±0.9,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组和第3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01>0.05)。对照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7.5%,远高于第2组的45%及第3组的36.7%,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虽然第2组VEGF阳性表达率略高于第3组,但是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94>0.05)。
   3、第2组皮下瘤中的PI3KmRNA、AktmRNA分别是对照组的35%和82%(P<0.05)。第3组皮下瘤中的PI3KmRNA、AktmRNA分别是对照组的21%和79%(P<0.05),虽然第3组皮下瘤中PI3KmRNA、AktmRNA的表达低于第2组,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93>0.05和P=0.65>0.05)。
   结论:
   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PI3K/Akt信号通路(该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的裸鼠荷瘤的生长,提示坎地沙坦AT1R拮抗剂将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新型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