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V+个+VP”式动补结构研究
【6h】

“V+个+VP”式动补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零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关于称名

(二)研究现状

(三)深入研究的意义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语料来源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行文特点及语料来源

壹 “V+个+VP”的起源和发展

一“个”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二“V+个+VP”短语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三“V+个+VP”短语中“个”的性质问题

贰 “V+个+VP”的结构分类及语义关系

一“V+个+VP”短语的名称及结构分类

二“V+个+VP”短语内部关系的区别标准

三“V+个+VP”式补语的语义类型及句法分布

(一)结果补语

(二)状态补语

(三)其他补语

四动补结构的语义指向

(一)VP与主事构成表述

(二)VP与客事构成表述

(三)VP跟共事构成表述

(四)VP与处所构成表述

叁 “个”字补语与“得”字补语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一)句法语义方面

(二)使用方面

二不同之处

(一)句法结构的差异

(二)语义差异

肆 “V+个+VP”短语的语用分析

一关于焦点理论

二关于重音居后理论

三“V+个+VP”的理论分析

伍 “V+个+VP”使用情况的历史考察

陆 结尾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V+个+VP”短语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宋代以后逐渐成为汉语口语中一种较为常用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V+个+VP”短语内部语义以动补关系和动宾关系为主,可是前者并没有取得跟“得”字补语同等重要的地位,且前人对此类短语的关注也主要限于将其作为例证来阐释其中“个”的性质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由“个”所系联的整个动词性结构进行详尽地描述和解释。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V+个+VP”进行描写、分析和解释:在共时平面上对“V+个+VP”动补结构的表层句法结构、深层语义关系及外部语用功能进行从点到面的详尽描述,并从多个角度将其与“V+得+VP”结构的异同进行对比,最后综合运用焦点理论及韵律学原则分析解释其承担的语用功能;在历时平面上探究“V+个+VP”短语的来源及发展概况,对“V+个+VP”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统计,对其从清代到现代的发展情况加以总结,并从总体上概括了“V+个+VP”短语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合运用现代语言学和语法学理论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V+个+VP”动补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这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对这类短语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既了解其在共时平面的使用情况,又对其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的兴衰变化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著录项

  • 作者

    张明辉;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刁晏斌;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构词法;
  • 关键词

    汉语语法; 句法结构; 动补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