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6h】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一)文献综述

1.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概念的研究

2.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特点的研究

3.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类型的研究

4.对大学生虚拟群体管理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3.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三)相关概念界定

1.网络的概念

2.群体的概念

3.网络虚拟群体的概念

4.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概念

5.管理的内涵

6.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管理

二、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总体现状

1.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结构

2.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规范

3.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规模

4.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气氛

(二)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差异现状

1.不同地区差异现状

2.不同性别差异现状

3.不同年级差异现状

(三)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分析

1.群体结构

2.群体规范

3.群体规模

4.群体气氛

(四)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区间差异问题

2.性别间差异问题

3.年级间差异问题

4.个体心理问题

5.个体道德问题

三、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差异问题原因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心理、道德问题原因分析

1.网络及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2.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原因

四、完善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管理的对策

(一)大力开展网络相关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二)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建设

(三)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四)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师生交流

五、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是网络活动的生力军,并担负着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担。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活动状态,了解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现状,通过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相关理论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成为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并从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规模、群体气氛四个方面着手,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总结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关理论总结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在地区、性别和年级方面存在差异问题,群体中的个体存在心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由网络和大学生个体本身造成的,有的是因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还有些是因为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不公正造成的。根据分析结果,为改进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策略:高校应加强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网络相关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师生交流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