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队列呈现方式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实验研究
【6h】

队列呈现方式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目击证人辨认原理及研究方法

1.1.1 目击证人辨认的原理

1.1.2 目击证人辨认的研究方法

1.2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准确性的因素

1.2.1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估计者变量

1.2.2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系统变量

1.3 已有研究的局限

1.3.1 缺乏相关的研究理论

1.3.2 缺乏队列呈现方式的具体研究

1.3.3 国内关于目击证人辨认的实证研究较少

2 研究构想

2.1 研究的意义

2.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假设

2.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实验研究

3.1 被试

3.2 研究设计

3.3 实验材料

3.4 实验程序

3.5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辨认结果的准确性比较

4.2 队列呈现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5 讨论

5.1 犯罪嫌疑人呈现与否影响目击证人的辨认

5.2 列队呈现方式影响目击证人的辨认

5.3 性别因素影响目击证人的辨认

6 结论

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司法实践活动中,目击证人的证言是指控被告的重要证据之一,证言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件的审理与判定。目击证人的证言,主要是指在诉讼活动过程中,目击证人向当事人和司法机关提供与案发现场情况有关的陈述。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就是陈述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影响目击证人的辨认的准确性因素主要包括估计者变量与系统变量,估计者变量由于是不被司法系统控制的变量,因此一般不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队列呈现方式作为司法系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控的系统变量的因素之一,仍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研究。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具体的研究队列呈现方式对目击证人辨认的影响。
   本文通过2(男、女)×2(犯罪嫌疑人在列与犯罪嫌疑人不在列)×2(同时列队与顺序列队)三因素实验设计,探讨犯罪嫌疑人的队列呈现方式对目击证言的影响。征集男女大学生被试共140名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以辨认结果为因变量,性别、犯罪嫌疑人在列与否、列队呈现为自变量,性别、在列与否、队列呈现主效应不显著。
   (2)以辨认结果为因变量,被试性别与犯罪嫌疑人在列与否为自变量,被试性别与犯罪嫌疑人在列与否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132=7.574,p<0.05)。当被试性别为女性,犯罪嫌疑人在列时被试做出正确选择的成绩与不在列时做出正确选择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F=(1,1320=14.060,p<0.01),且犯罪嫌疑人在列时的成绩显著高于犯罪嫌疑人不在列的成绩。
   (3)以辨认结果为因变量,被试性别与犯罪嫌疑人列队呈现为自变量,被试性别与犯罪嫌疑人列队呈现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1,132=11.245,p<0.01)。当被试性别为女性,犯罪嫌疑人同时呈现与犯罪嫌疑人顺序呈现时的辨认成绩差异非常显著(F(1,132)=9.430,p<0.01),且犯罪嫌疑人顺序呈现时的辨认结果优于同时呈现时的辨认结果。
   (4)以辨认结果为因变量,犯罪嫌疑人在列与否与列队呈现为自变量,犯罪嫌疑人在列与否与犯罪嫌疑人列队呈现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1,132)=8.118,p<0.01);其中,当犯罪嫌疑人在列时,同时呈现与顺时呈现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F(1,132)=1.94,p=0.060),且同时列队的辨认结果优于顺序列队的辨认结果;当犯罪嫌疑人不在列时,同时呈现与顺时呈现的交互作用显著(F(1,132)=6.890,p<0.01),且犯罪嫌疑人顺序呈现的辨认结果优于同时呈现的辨认结果。
   (5)以辨认结果为因变量,性别、犯罪嫌疑人在列与否与列队呈现为自变量,被试性别、犯罪嫌疑人在列与否与犯罪嫌疑人列队呈现三者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