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6h】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模式,是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向用工单位派出该员工,使其在用工单位的工作场所内劳动,接受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它是一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也是一种就业形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雇佣”与“使用”相分离,法律关系涉及三方面主体和两个合同。对于这种特殊的用工模式,我国长期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规制,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劳务派遣业的正常发展。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其中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正式确立,对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市场,构建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我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对想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的用工单位和众多早已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公司来说,亦喜亦忧。喜的是法律终于以明确的方式肯定和承认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忧的是字里行间,法律对劳务派遣用工有着诸多的限制,在实际操作和适用时会碰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法律上的规定尚付阙如。作为被派遣的劳动者同样亦有诸多疑虑和困惑,这一新的法律关系中究竟能否保障自己?如何切实或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对现行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的立法建议,以期使得我国劳务派遣制度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劳务派遣制度概述。从劳务派遣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入手,阐述了劳务派遣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区别,并对劳务派遣三方面主体间的法律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研究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问题。主要从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规定入手,分析其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学习国外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规定,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建议;第三部分研究劳务派遣与同工同酬问题。首先对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原则的规定予以说明,然后指出劳务派遣制度下同工同酬规制的不足之处和同工不同酬的危害,最后提出了保障同工同酬权实现的措施;第四部分研究劳务派遣的期限和范围问题,借鉴国外的立法规定,指出了我国劳务派遣的期限和范围的法律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期限和范围法律规定的建议;第五部分研究劳务派遣的法律责任问题。介绍了我国现行立法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责任的规定,通过借鉴国外有关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责任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责任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劳务派遣制度的规定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中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若干法律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如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许可审批制度,明确禁止劳动行政部门的不当介入;明确举证责任归属来保障同工同酬;区分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承担责任,平衡两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著录项

  • 作者

    林璐;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姚玉杰;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劳动法 ;
  • 关键词

    劳务派遣制度; 劳动合同; 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