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文人笔下老北京日常生活的叙述和想象——以老舍、林语堂为例
【6h】

现代文人笔下老北京日常生活的叙述和想象——以老舍、林语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二、论文的研究范围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居之雅:恬静闲腴的田园生活

一、四合院:城市中的田园缩影

二、胡同巷陌:田园中的市井风情

第二章 食之味:滋味生动的文化认同

一、“讲究”:美馔佳味的精致风雅

二、“将就”:市井吃喝的温情粗犷

第三章 乐之趣:世俗精致的生活艺术

一、老北京日常生活的诗性创造

二、“外在限制”与“内在节制”作用下的平等感

第四章 礼之法:亲切适度的处世原则

一、出于亲切热络

二、止于人我分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的考察研究对象是老舍、林语堂所叙述的“老北京的日常生活”的文学文本,并且寻找到他们对于“老北京日常生活”的叙述和想象空间。研究的时间段大致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提出该选题的主要原因是:上述时期的北京(北平)人,其日常生活理念(或可称为“生活的艺术”)对现代人面对生活压力时具有启示意义。本论文对核心的文本仍是针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但是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会继续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非文学”研究领域;并且试图通过此种渠道,获得分析“老北京日常生活”研究的新方式。
  在论述写作的过程中,笔者选取两位作家对“老北京的日常生活”叙述描写的“同一方面、不同立场”为基准,归纳为: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游乐消遣、礼仪文明四个主要部分;并依此安排设立本论文的行文结构,共分为四个章节。
  绪论:首先说明论文研究的缘起;然后确立论文的研究方向,并且梳理课题的研究现状;最后展示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布局。
  第一章:讨论的是老北京的“居住环境”。“四合院”及其连属“胡同”分别代表了古城北平的“田园性”与“市井性”两个方面。“四合院”不仅为北京人提供了一个“悠闲富足的生活空间”,而且有形地呈现出老北京们的“自守内敛的精神气质”;胡同里回荡的“韵味悠长的市井货声”构成了北京人日常声音中无法割舍的重要部分,而散落在胡同尽头的“大茶馆”为北京人提供着“世情百态的交际场所”,亦成为古城风物中最熟悉温暖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论述的是老北京的“饮食文化”。从“讲究”与“将就”两方面论述古都北平的食之味。“讲究”的精致饮食除去“食不厌精”外,亦包含着“不时不食”,体现出北京人鉴赏“味”之为“美”的能力和修养;而“将就”的市井粗食,不仅蕴含着底层人民的“生命热力”,还代表着普通百姓的“至情至性”,老北京们在吃的过程中体验着生命,朴素而又深切。
  第三章:论述的是老北京的“游乐消遣”。第一节从“享乐”与“找乐”两方面来论述老北京日常生活的诗性。“享乐”是老北京从有限的物质生活中体味到“美”,并且由衷地享受之,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找乐”,是老北京用以摆脱“物质匮乏”所引起的缺陷感,获得心理补偿的有效方法。第二节探讨的是“外在环境的限制”与“内在心理的节制”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平等感”,正是由于这短暂的“平等”,才酝酿出北平特有的悠然闲逸。
  第四章:探讨的是老北京的“礼仪文明”。从“亲切”与“适度”两方面讨论北京人的处事原则。老北京的“亲切”,既饱含着浓郁的“人情”,亦体现出其良好的“人缘”关系;老北京的“适度”,在于其极明确“人我分际”的自尊自重。这种“礼”参与设计了北京与北京人:古城式的和谐宁静正是通过“礼”,教化滋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也正是北京人与生俱来的“礼”才熏染出古城温煦儒雅的气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