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6h】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概述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的现状

1.2.1 国外信息技术课的现状

1.2.2 国内信息技术课的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

第二部分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的调研设计

2.1 研究的对象

2.1.1 本溪市基础教育的概况

2.1.2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概况

2.2 研究的设计思路

2.3 研究的内容

2.4 调查问卷的设计

2.5 理论基础

2.5.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5.2 绩效理论

2.5.3 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部分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研究与分析

3.1 组织管理情况

3.2 学校机房教学用机情况

3.3 开课情况

3.4 师资情况

3.5 教材情况

3.6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3.7 小学生信息素养情况

3.8 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

3.8.1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

3.8.2 本溪市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部分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转变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4.1.1 转变教育管理者的观念

4.1.2 转变教师的观念

4.1.3 转变家长的观念

4.2 政府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4.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4.4 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打造高素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4.5 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6 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4.7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4.7.1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4.7.2 教师应认真设计和实施学习评价

4.7.3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明确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4.7.4 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第五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表

展开▼

摘要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开展了十余年之久,鉴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过于宽泛,使得信息技术课在开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同时也扩大了这门课程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基于这个前提,笔者以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与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了解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试图在了解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技术理论加以思考与分析,提出适合本地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期对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的现状;第二部分为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的调研设计,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本溪教育发展情况,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思路,确定研究的内容,并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研究与分析,从组织管理、学校机房教学用机、开课、师资、教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评价八个方面汇总了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是转变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二是政府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三是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四是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打造高素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五是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六是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七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第五部分对研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