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战国策》中的侠士形象研究
【6h】

《战国策》中的侠士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侠士的内涵与类型

第一节 侠士的起源

第二节 侠的内涵

第二章 《战国策》中的侠士形象

第一节 武力之侠

第二节 智决之侠

第三节 富有侠士精神的人物形象

第三章 《战国策》中侠士形象反映的价值观念

第一节 士为知己者死——义

第二节 士贵王者不贵——勇

第三节 言必信行必果——信

第四章《战国策》中侠士形象对《史记》的影响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刻画

第二节 价值观念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战国策》是一部汇编战国时代资料而成的历史著作,书中用文学性的语言记载了纵横家等历史人物及其他们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它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彼时战乱频仍、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塑造出了众多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基于《战国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本论文对《战国策》中的侠士形象进行分类描述、探究成因和特点以及他们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进而深入研究《战国策》对《史记》影响,和《史记》对《战国策》中侠士形象的继承和发展。
  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侠士的内涵和类型。侠士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特殊的产物,侠的起源问题有三种情况:起源于人们对原始社会的渴望,起源于诸子学说中的某种思想流派,起源于当时社会的某一阶层。在先秦时期,侠士指的就是那些打抱不平、见义勇为、轻视钱财、具有特殊作用的个人或几个人组成的群体。
  第二章《战国策》中的侠士形象。《战国策》中侠士形象主要分为武力之侠和智决之侠两种。武力之侠用“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贯穿着自己悲壮的一生,用自己英勇无畏的行为报答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智决之侠用自己充盈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化险为夷,又不贪图荣华富贵,用自己的侠义心肠救百姓于危难之中。在《战国策》中还有一些富有侠士精神的人物形象,虽然他们不能称之为侠士,但是他们的侠士精神也是战国时期的侠义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
  第三章《战国策》中侠士形象反映的价值观念。《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所记载的人物也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士为知己者死”体现的是侠士“义”,反映的是知恩图报的内涵;“士贵王者不贵”体现了侠士“勇”,反映的是威武不能屈的侠士内涵。“言必信行必果”体现的是侠士“信”,反映的是言出必行的侠士内涵。
  第四章《战国策》中侠士形象对《史记》的影响。《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融入了更多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理想倾向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念不自觉的融入作品中。司马迁在《史记》中更多的倾向的是“知士”,而《战国策》更多的是鼓励赞扬士人通过自身智慧追求荣华富贵,颂扬“权势地位富贵”的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