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提高创新主体素质的研究
【6h】

提高创新主体素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创新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创新主体的研究

1.2.3 关于创新主体素质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创新主体素质的界定

2.1 主体与创新主体

2.2 创新主体素质的构成

2.2.1 创新主体的心理素质

2.2.2 创新主体的理论知识

2.2.3 创新主体的智力水平

2.2.4 创新主体的思维素质

2.2.5 创新主体的实践经验

2.2.6 创新主体的道德价值观

第3章 影响创新主体素质发挥的障碍

3.1 创新主体自身缺陷阻碍着创新素质的发挥

3.1.1 缺乏客观估计自己的意识障碍

3.1.2 害怕失败的情感障碍

3.1.3 思维定势的认知障碍

3.2 传统教育的弊端和社会环境压抑或限制创新素质的发挥

3.2.1 传统教育的弊端对主体能动作用的影响

3.2.2 社会环境对人的创新素质的影响

第4章 提高创新主体素质的途径

4.1 提高创新主体的自身素质

4.1.1 增强主体意识

4.1.2 激发创新意识

4.1.3 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4.1.4 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4.1.5 在创新实践中提高素质

4.2 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4.2.1 强化人文精神素质教育

4.2.2 构筑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很长时间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痼习、惰性等多种因素,造成我国大多数人的创新才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创新效率不高,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我们有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现代社会更需要创新主体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从唯物史观角度对创新主体素质进行界定,并对创新主体素质的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创新主体素质不仅与人的自信心、质疑精神、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等心理要素,与人的知识要素,与人的智力要素,与人的思维方式,与人的实践经验要素,与人的道德价值观要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且创新主体素质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创新思维素质是创新主体素质的核心。
   本文从新的视角探索影响主体创新能力发挥的障碍,既有创新主体自身存在的障碍,又有传统教育的弊端和环境中不良因素对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的压抑和限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如何培养和提高创新主体素质。重点强调: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创新意识、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突破思维定势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五个方面。同时也强调通过教育改革,强化人文教育,重建人文精神,以及构筑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对提高创新主体素质的重要性。
   本文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论、人生价值理论等观点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促进教育改革,以及社会主体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