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易发危险性的免疫和生化标志物
【6h】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易发危险性的免疫和生化标志物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系统和血管因素与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原发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作为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疾病已经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具有病理性高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青光眼性视野缩窄等改变。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2-1.7%,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1.68%。青光眼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同时还造成社会经济的巨大负担和人力资源的重大损失。青光眼的病因比较复杂,从目前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理研究方面发现,该病的发生同人体解剖结构特征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既浅前房、角膜曲率半径小、窄房角、晶体凸度大的人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但有相关研究显示有上述解剖特征的人群中只有不到1%的人发生青光眼。如何从这些人群中将可能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人筛选出来以及进一步解释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本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与术后,以及青光眼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免疫方面包括CD4、CD8、IgG、IgM、IgA、C3及C4等和在血清生化方面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肌酐、尿酸)、血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体蛋白A、载体蛋白B)、血糖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以及在血常规方面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改变,试图通过这些改变来寻找有关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发病的危险性标志物,进一步制定青光眼疾病发生的危险模式,为青光眼易感人群的筛选及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对象和方法:对象:病例组为2007年9月-2008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住院并准备行手术治疗的,已经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分为术前组与术后组:同时除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眼部其他疾病,男女不限,年龄不限。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经体检后确定为正常的健康人群15例。方法:术前组是指患者在入院眼压明显升高时立即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检测。同时将分离好的血清冷冻保存。术后组是指在患者经手术治疗眼压平稳后,第4周再次抽取静脉血行血常规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同时亦将分离好的血清冷冻保存。对照组的健康人群同样抽取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测,同时将部分经分离的血清冷冻保存。待三组实验对象数均达到实验要求后统一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测,包括IgG、IgM、IgA、C3、C4、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肌酐、尿酸)、血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体蛋白A、载体蛋白B)、血糖及高敏C反应蛋白。各项数据通过SPSS 11.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术前与术后两组之间用Paired-samples T Test的方式,进行t检验,术后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Independent-sample T Test的方式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检测的各项指标中免疫方面:CD4的值术前比术后高,术后组比对照组低;CD8的值术前比术后高,术后比对照组高;CD4/CD8值术前比术后低,术后组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数据为实验室提供的正常的参考值)。各组之间比较,P<0.01为显著差异。IgG的含量为术前比术后高,术后组比对照组高,P<0.01差异显著:IgM及C3的含量术前比术后低,术后组比对照组低,P<0.05有差异。血清生化方面: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E)、载脂蛋白B(Apo-B)术后组均比对照组高,P<0.01差异显著;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术后组比对照组低,P<0.01差异显著。其余各项在术前组与术后组,术后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血常规方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术前组均比术后高,P<0.05有差异。其余各项检测指标在各组之间均无明显的差异。根据Logistic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推算从而得出相对危险模式的公式:P=e(200.761+41.331LDL-327.760HDL+0.985APK)/1+e(200.761+41.331LDL-327.760HDL+0.985APK)。 结论:通过实验发现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本身在免疫系统方面及血脂方面与健康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而推测这些因素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自身所固有的,可视为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通过测定有关的免疫指标和血脂及Logistic推算公式为闭角型青光眼可疑人群普查及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可靠的客观诊断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