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梗死前心绞痛对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作用分析
【6h】

梗死前心绞痛对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作用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病例资料收集

1.4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组间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2.2 梗死前心绞痛组与无心绞痛组观察指标比较

2.3 静息心绞痛组与无静息心绞痛组观察指标比较

3.讨论

3.1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的保护性作用

3.2 梗死前心绞痛类型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影响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及应用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其高致死、致残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如何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预后成为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以大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是治疗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etion,PCI)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这些患者预后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归纳因素包括年龄、Killip分级、治疗的延迟时间、治疗模式、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脉病变的支数等。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国外有文献发现梗死前心绞痛是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本文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进而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提供的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一医院接受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共227例。1.根据病史分为A组(梗死前心绞痛组)和B组(无心绞痛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CK、CK-MB峰值水平、LVEF及住院期间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2.根据梗死前心绞痛的特点,将A组患者分为A1组(静息心绞痛组)和A2组(无静息心绞痛组),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CK、CK-MB峰值水平、LVEF及住院期间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
  结果:
  1.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和无心绞痛组(B组)比较:CK(u/L)峰值(1857.9±1599.9 vs2620.3±2032.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MB(u/L)峰值(141.5±117.3 vs196.3±157.7,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F(%)(51.8±7.4 vs50.9±6.3,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衰(27.5% vs42.4%,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心律失常(14.7% vs28.0%,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休克(2.8% vs7.6%,P=0.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2.8% vs4.2%,P=0.7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静息心绞痛组(A1组)和无静息心绞痛组(A2组)两组比较: CK(u/L)峰值(1619.7±1293.3 vs2059.7±1806.3,P=0.341);CK-MB(u/L)峰值(137.9±121.9 vs144.6±114.3, P=0.406); LVEF(%)(52.4±7.1 vs51.5±7.7, P=0.400);心衰(24.0% vs30.5%,P=0.521);休克(0 vs5.1%,P=0.248);严重心律失常(16.0% vs13.6%,P=0.790);死亡(2.0% vs3.4%,P=1.000)。两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STEMI接受急诊PCI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合并梗死前心绞痛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因素,它可以降低心肌坏死程度,减轻心功能损伤,降低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2.梗死前心绞痛是否存在静息痛对STEMI接受急诊PCI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心肌酶学、左室功能和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的发生率影响无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