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意义
【6h】

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分组方法

3.手术方式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1.食盐加碘前、后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比较

2.2009-2013年患者组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比较

3.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

讨论

1.碘与甲状腺癌发病率的探讨

2.碘对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影响

3.碘对桥本甲状腺炎的影响

4.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5.临床诊断

6.临床治疗

7.随访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盐加碘后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食盐加碘前后该类患者临床和病理的特点,研究碘对该类疾病的影响,并分析食盐加碘后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认识淋巴结癌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995年12月、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两个时期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共10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TC合并HT。2009-2013年组的患者另有术前自身免疫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血清值资料,并在手术中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同时行功能性颈廓清术。1991年-1995年共25例,年龄17岁-67岁,中位年龄47岁,乳头状癌22例(加碘前组),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2009年-2013年共84例,年龄14岁-68岁,中位年龄44岁,乳头状癌78例(加碘后组),滤泡癌4例,髓样癌2例。对比加碘前、后两组,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包膜侵及情况以及肿瘤多灶性因素;对加碘后组内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分组,淋巴结无转移组42例,男性2例,女性40例,年龄19岁-68岁,中位年龄47岁,淋巴结有转移组36例,男性5例,女31例,年龄14岁-62岁,中位年龄44岁,分析组间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多灶性、包膜侵及情况、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情况、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自身抗体水平。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将本组资料统计结果有意义的和以往文献提出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淋巴结癌转移的因素。
  结果:
  加碘前、后两组内分析上述多项因素,显示肿瘤直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他因素均无差异;淋巴结转移分组内分析上述多项因素,检验结果得出年龄、促甲状腺激素和肿瘤直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p=0.039、p=0.040和p=0.000,将此三项因素联合以往文献报道有意义的因素,一并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促甲状腺激素及肿瘤直径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淋巴结癌转移显著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p值分别是0.102和0.002,OR值分别为1.232和4.056。
  结论:
  1、食盐加碘前、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肿瘤直径有显著差异。
  2、肿瘤直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明显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淋巴结转移,是其危险因素。对于肿瘤直径>1.0cm且促甲状腺激素>2.5μIU/mL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行术中淋巴结快速病理检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3、年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越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对年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更需要关注其随访及预后。
  4、有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包膜侵犯、肿瘤多灶性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影响,但其p值较小,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其对临床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