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苊并杂环类化合物S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
【6h】

苊并杂环类化合物S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细胞凋亡通路是肿瘤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

1.3 细胞凋亡途径

1.3.1 外源细胞凋亡通路

1.3.2 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

1.4 Bel-2家族蛋白是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的顶点和核心因子

1.4.1 Bcl-2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

1.4.2 Bcl-2家族蛋白调控凋亡的机制

1.5 Mcl-1在Bcl-2家族网络中的作用

1.5.1 Mcl-1是Bak蛋白的“Guard”

1.5.2 Mcl-1蛋白的泛素化

1.5.3 Mcl-1蛋白的磷酸化

1.6 Bcl-2小分子抑制剂

1.6.1 Bcl-2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1.6.2 特异性Bcl-2蛋白家族小分子抑制剂S1

1.7 肿瘤分子标志物

1.8 本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二章 S1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的培养及化合物处理

2.3.2 原代急性髓系白血病样品的获得

2.3.3 病人骨髓样品的单个核细胞的密度梯度离心提取

2.3.4 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MTS)

2.3.5 FITC-Annexin V/PI双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

2.3.6 Western Blot免疫印记

2.3.7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2.3.8 免疫共沉淀实验

2.3.9 S1诱导Bax/Bak蛋白构象激活检测

2.3.10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S1通过内源性凋亡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2.4.2 S1依赖Bak/Bax蛋白诱导细胞凋亡

2.4.3 S1在白血病细胞系间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2.4.4 S1在原代AML细胞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2.4.5 单一Bcl-2家族蛋白表达量不能预测Sl的敏感性

2.4.6 S1诱导凋亡作用与细胞中Bak蛋白释放量线性相关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1衍生物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的培养及化合物处理

3.3.2 免疫共沉淀实验

3.3.3 Western Blot免疫印记

3.3.4 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MTS)

3.4 结果与讨论

3.4.1 S1衍生物4g在K562细胞系中高效诱导细胞凋亡

3.4.2 4g促进Mcl-1的泛素化提高Bak蛋白的释放量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Bcl-2(B-celllymphoma-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包括抗凋亡成员(Bcl-2、Bcl-XL、Mcl-1、Bcl-W和A1)与两类促凋亡成员:多域蛋白(Bax、Bak)和BH3-only蛋白(Bom、Puma、Noxa、Bad、Bid、Bmf、Bik和Hrk)。它们之间发生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实体瘤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内源高表达Bcl-2抗凋亡蛋白,因此逃避凋亡,得以永生。例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cutemyelocyticleukemia)中,Mcl-1(Myeloidcellleukemia-1)的高表达特性是白血病细胞得以持续生长和扩散的关键因子。多域蛋白中的Bax(Bcl-2-associatedxprotein)蛋白和Bak(Bcl-2homologousantago-nist/killer)蛋白是调控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的效应因子。它们直接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增高,促使细胞凋亡。但是,两个效应因子Bax和Bak之间的地位是否等同,机体细胞中存在两个效应因子是否显得冗余,至今仍然存在争论。大多数传统模型表明Bak和Bax在细胞凋亡进程中相互进行补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两个蛋白则分别行使各自的功能。
  Bcl-2蛋白抑制剂通过拮抗Bcl-2促凋亡蛋白,释放Bax和Bak,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目前进入临床试验期治疗AML的小分子BH3模拟物包括ABT-737,AT-101,Obatoclax。然而,AML对于ABT-737显示出抗性,因为ABT-737不能够有效的拮抗Mcl-1蛋白。AT-101,Obatoclax虽然能够同时拮抗Bcl-2和Mcl-1蛋白,但其诱导凋亡,并不是完全通过依赖Bak/Bax途径,对正常细胞的非特异性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小分子S1是一个我们实验室研究发现的特异性的BH3模拟物。已经证明S1是通过依赖Bax/Bak的内源性凋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因此S1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表现出高效、低毒的优势。尤其是它对Mcl-1蛋白具有很高的亲和力(Ki=58nM),显著高于已经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同类分子ABT-737。因此,S1可能在ABT-737耐药的AML细胞中发挥高效抗癌活性。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小分子S1在AML细胞系和原代AML细胞中的抗癌分子药理学机制和肿瘤分子标志物(TumorMarker),为S1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指导。肿瘤分子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因此,研究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我们将S1作用于三株AML细胞系和二十七例AML患者的原代细胞。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检测、免疫共沉淀等实验证明了S1在AML细胞通过内源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诱导过程完全依赖Bax/Bak蛋白。S1在不同细胞中的敏感性差异很大(EC50范围在500nM-80μM)。通过统计学分析,证明单一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量不能作为S1的预测分子标志物,而S1诱导的Bak蛋白的激活量与S1的敏感性线性相关性。最后,通过合成S1衍生物,能促使Mcl-1蛋白的泛素化从而增强Bak蛋白的激活,提高S1在AML中的敏感性。我们的研究确定了S1诱导的Bak蛋白的激活量是S1在AML中的分子标志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