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培育研究
【6h】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网络通过开阔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和扩大交往,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契机,但也带来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而人只有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才能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人的主体性是道德内化的原动力,也是衡量主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网络道德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活动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如何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养成,也对优化整个网络道德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采取系统科学方法和调查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进行研究。首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人的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网络道德主体性的概念,并且将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其次,结合人的主体性概念,从网络道德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维度出发,自编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践行力及道德创造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并且从网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角度来探究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从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践行力和道德创造力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具体措施。
  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存在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的自身特性、现实社会的道德缺失、主体性道德教育不足和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应该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来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以网络责任观教育和建设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系统来提高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来培养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以提供道德践行的环境保障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加强网络道德践行力,以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实践体验来挖掘网络道德创造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