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层的当代空间整合操作研究
【6h】

基于层的当代空间整合操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2 “层”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2.1 “层”的定义

2.1.1 “层”的定义

2.1.2 “层”的空间属性

2.1.3 层的传统地位

2.1.4 传统层叠空间的弊病

2.2 建筑空间发展与层的产生

2.1.1 原始启蒙时期

2.2.2 古典主义时期

2.2.3 现代主义时期

2.2.4 当今信息时代

2.3 相关理论发展

2.3.1 基于人类的感知机制

2.3.2 基于空间的秩序演化

2.3.3 基于思维的方式转变

2.4 本章小结

3 层的空间操作机制研究

3.1 当代层空间的新特征和生成研究

3.1.1 当代层空间的新特征

3.1.2 层的空间操作生成方法

3.2 基于层的空间操作原则

3.2.1 空间的整体性原则

3.2.2 空间的开放性原则

3.2.3 空间的可适性原则

3.3 层的空间操作的表现

3.3.1 层的材料操作

3.3.2 层的构件操作

3.3.3 层的形式操作

3.3.4 层的概念操作

3.4 影响层操作的主要因素

3.4.1 使用功能因素

3.4.2 地域文脉因素

3.4.3 自然环境因素

3.4.4 空间诉求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层的空间形态演化研究及整合模式

4.1 基于层操作的内部空间形态

4.1.1 合并 贯通

4.1.2 错动 褶皱

4.1.3 咬合 交互

4.1.4 螺旋 交织

4.1.5 并置 嵌套

4.2 基于层操作的外部形态构成

4.2.1 层的缩放

4.2.2 层的旋转

4.2.3 层的堆叠

4.2.4 层的放空

4.2.5 层的显隐

4.3 基于层空间的内外协调操作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层的空间整合操作及案例分析

5.1 场景因素的多维介入

5.1.1 城市因素的多维介入

5.1.2 自然因素的多维介入

5.2 功能空间的复合衍化

5.2.1 订制功能的创新组织

5.2.2 复合功能的多元叠加

5.3 多重路径的交织叠合

5.3.1 路径形式的多维升级

5.3.2 多义路径的交互衍生

5.4 内外空间的协调统一

5.4.1 内外形态的协调统一

5.4.2 虚实空间的交替转化

5.5 新旧建筑的优化更新

5.5.1 建筑更新的形态优化

5.5.2 新旧建筑的协调共存

5.6 本章小结

6 当代层空间操作的本土化表达

6.1 当代层空间的本土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6.1.1 对本土化研究的表层性

6.1.2 设计中盲目模仿和抄袭

6.2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6.2.1 气韵生动与空间的流动性

6.2.2 传统园林空间

6.3 当代中国本土化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后,至今的二三十年间,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整个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工地。然而与巨大的建造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筑质量的低下。这种低下不仅体现在结构的坚固与否上,也体现在建筑形象和空间品质上。过于追求建筑形象的风气使建筑的空间品质被严重忽视,而这种形象的追求只停留在对西方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表面抄袭之上,并没有深入的研究。
  在西方建筑师近几年的项目中,可以看到层在建筑空间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空间作为建筑的本质甚至成为设计的发起点和主角。本文针对建筑内部空间不被重视的问题,以相关空间理论研究为基础,加之国内外大量有关层的空间操作案例的对比分析和提炼总结,就如何体现建筑内外空间形态的统一和与客观环境因素的整合提出相应的方案,并归纳和挖掘基于层的空间整合设计策略和手法。
  首先,论文讨论了层的空间含义和属性,以层在空间中的发展过程和多角度的相关理论研究,阐明层在空间中的操作意义和原则,并从主观的层面上讨论了层的空间表现层面,同时又在客观的角度探寻了影响层空间操作的因素。以此作为整合设计的研究基础,以便进一步寻找研究的切入点。
  其次,从空间形态和构成的角度,将建筑分成内外两部分,抽象和提炼出层的空间操作手法和原型,使其变得清晰直白。之后将两部分原型进行统一,并整合相关联的设计影响因素,进行基于层的空间整合设计研究,总结相应的趋势和策略,以弥补关于层的空间理论的缺失,对实际项目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最后,论文将层的空间整合操作和中国本土化的设计相联系,以探寻二者间的契合点,研究了与层相关的本土化设计现状,并予以展望。希望以这种形式促进中国建筑设计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张思明;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险峰;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211;
  • 关键词

    建筑层; 空间整合; 艺术设计; 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