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感应熔炼提纯多晶硅过程中杂质分凝的研究
【6h】

感应熔炼提纯多晶硅过程中杂质分凝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立题背景

1.2 冶金法提纯多晶硅的工艺流程

1.3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

1.4 杂质分凝原理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设备及工艺

2.1 中频感应定向凝固炉(DPS-650)

2.2 低B工业硅

2.3样品制备设备

2.4样品检测设备

3 感应熔炼条件下多晶硅铸锭组织及杂质分布

3.1 实验过程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本章小结

4 感应熔炼条件下温度梯度对杂质分凝的影响

4.1 实验过程

4.2 温度梯度对铸锭组织及杂质分布的影响

4.3 温度梯度对杂质分凝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定向凝固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太阳能级多晶硅铸锭的制备,还可以用于去除硅中的分凝系数较小的金属杂质,已成为冶金法提纯多晶硅技术的研究重点。
  本课题基于感应熔炼技术,以低硼工业硅为原料,系统研究了工业条件下多晶硅定向凝固过程中杂质的分凝行为,并通过增大温度梯度,耦合实现对工业硅中金属杂质的高效去除。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如下:
  (1)感应熔炼条件下所获得的铸锭中,硅晶粒直径分布在5-10mm范围内,最大为14mm,最长为179mm。底部晶粒呈垂直分布,中心部位柱状晶粒高度130mm,边部柱状晶粒185mm,从顶部乱晶面可以推断铸锭顶部凝固时是凹液面,侧壁出现厚度约为20mm的侧长晶区。铸锭沿竖直方向杂质分凝效果明显,当高度低于170mm时,金属杂质含量低于5.5ppmw,而在210mm到铸锭顶端的范围内,金属杂质含量达到904-3406ppmw,金属杂质富集效果明显,顶部出现了富含 Fe、Ni、Ti和 Cu等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
  (2)当温度梯度为437.62 K/m时,铸锭提纯区的杂质总含量为3.43 ppmw,Fe、Ni、Ti和Cu四种杂质的扩散层厚度分别为8.44 mm,5.98 mm,8.79 mm和6.95 mm;当温度梯度提高至940.51K/m后,铸锭提纯区的杂质总含量下降至0.54 ppmw,Fe、Ni、Ti和Cu四种杂质的扩散层厚度分别被降低至7.47 mm,3.20 mm,7.94 mm和2.06 mm。经计算发现,当温度梯度为437.62 K/m时,Fe、Ni、Ti和Cu四种杂质的有效分凝系数分别为1.52×10-4,1.81×10-3,9.92×10-4和1.86×10-3,当温度梯度提高至940.51K/m后,Fe、Ni、Ti和Cu四种杂质的有效分凝系数分别降低至1.27×10-3,5.46×10-4,9.05×10-4和6.56×10-4,使得铸锭中金属杂质的去除率大幅提高。

著录项

  • 作者

    李娜;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材料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大川;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N304.12;TN304.05;
  • 关键词

    多晶硅; 定向凝固; 杂质分凝; 感应熔炼提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