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街区视角下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6h】

城市街区视角下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历史现状

2.1 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的发展

2.2我国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现状

2.3开放性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

3国内外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相关理论与实践

3.1国内外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相关理论

3.2 功能复合公共空间——日本东京幕张新城住区

3.3人车共享公共空间——纽堡街区

3.4 资源共享公共空间——成都壹街区

3.5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新加坡杜生庄组屋

3.6小结

4. 城市街区视角下居住小区公共空间实地调研

4.1调研对象的选取

4.2调研对象简介

4.3城市区位对小区公共空间的影响

4.4住宅层数对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影响

4.5住区居民收入对小区公共空间的影响

4.6道路系统

4.7公共服务设施与广场

4.8小结

5城市街区视角下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5.1城市与小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渗透

5.2道路交通系统的有效组织

5.3小区公共空间的活力塑造

5.4小区内公共空间的塑造

5.5小区外街道空间的塑造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片目录及来源

附录B 表格目录及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住区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封闭式居住小区一直是我国的居住小区的主要建设模式,近几年关于建设开放式住区的讨论越来越多,各大城市也开始不断建设开放式住区。2016年二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1]”
  开放住区在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有了一些建设实践,住区从传统的大尺度封闭式小区走向小尺度的开放式住区,住区的公共空间也随之由大规模、内向型空间转变为小规模、分散式内外结合型空间。这一变化对城市住区建设、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居住生活和居民交往方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已建设的开放住区公共空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封闭式住区所带来的公共空间活力缺失以及城市隔离等问题。由此可见,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规划是建设开放住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城市街区为视角,以我国居住小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国内外居住小区、公共空间和街道空间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实践,分析了我国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以及开放性住区公共空间的特点,然后对国内外开放性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了案例分析。同时对大连市的三个位于不同城市区位的开放式小区公共空间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分析了小区周边公共空间现状、内部庭院公共空间、小区广场、小区外部街道空间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与布局,得出了街道空间失落、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以及广场空间多被侵占的现状结果,以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住区公共空间界定不明确、机动车道过宽、步行空间使用体验较差、出于经济原因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布局与居民消费需求不匹配、规划管理缺失等。根据这一现状,在相关理论和案例经验的指导下,分别研究了开放性居住小区内部公共空间和外部街道空间的规划方法,得出了开放性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要与住区周边环境相协调、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布局应与居民活动需求和特点相适应、街道空间的活力要通过人、活动和空间三者的聚集来实现、规划管理要与规划实施协调进行等结论。
  合理的住区公共空间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居住体验和活动选择,为邻里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产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可以丰富居民的居住生活和城市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