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桃花扇》配角形象写作动机研究
【6h】

《桃花扇》配角形象写作动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通过关注《桃花扇》文本中配角形象体现出的作者孔尚任关于夷夏之辨的问题,来探究《桃花扇》的写作动机。 第一,通过分析第二代遗民不同于第一代遗民(明遗民)与第三代遗民(清人)之处,辨明孔尚任塑造的《桃花扇》配角形象相对于其主角形象的特殊意义。 第二,细读《桃花扇》文本,并综合明末清初历史大环境和孔尚任个人的际遇,从遗民余绪与清人认同两个方面解析《桃花扇》配角形象的写作动机。孔尚任成长环境上孔府的平稳入清,个人经历上康熙帝对他的知遇之恩,时代背景下清廷对政权合法性的争取与士人心理的整体变更,都使得他自我认知中“夷”的部分有了合理性。孔尚任与遗民群体密切的交往又令他不可避免的在自我认知中交杂了“夏”的部分。他人叙述和亲身经历的金陵之异,也给了孔尚任极大冲击。《桃花扇》中,崇祯作为历史符号展现了文化心理之归结的作用。孔尚任在剧中展现的完整的追荐仪式更贴合了他对自身和故国的建构。孔尚任自我建构中的清人身份认同和遗民余绪这两个矛盾双方最终成为一种张力状态,展现了孔尚任对夷夏之辨的认知,也成就了《桃花扇》配角形象的塑造样式与写作动机。 第三,通过对孔尚任的叙事逻辑、叙事立场等方面的分析,充分认识到孔尚任叙述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夷夏之辨的困扰不仅存在于孔尚任身上,更广泛存在于以孔尚任为代表的第二代遗民身上。通过对单篇作品和单个作家的研究,可以由点及面地窥见明清之际第二代遗民的群体性问题,从而更好地认识广泛存在于清初叙事作品中关于夷夏之辨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